“春运母亲”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时代缩影

http://www.scol.com.cn(2021-2-3 8:34:5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张立
作者:张立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010年1月30日,新华社记者周科在南昌火车站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年轻母亲被巨大的行囊压弯了身躯,她手里的背包眼看拖地,但揽在右臂中的婴孩整洁而温暖。11年来,在网民和关注者不断发来的相关信息里,周科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寻找。最近,周科终于与11年前自己镜头里的年轻母亲见面了。11年来,这位被网友称为“春运母亲”的巴木玉布木已经实现精准脱贫,在她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2月2日 新华每日电讯)

  一张“春运母亲”的照片,11年前让无数人感动落泪。这张包含母爱、为生活而奋斗的母亲形象,成为春运路上追求美好生活的缩影。然而,“春运母亲”的具体情况,在11年后才得以彻底展开。一位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的贫困农民。11年时间,她从渴望走出贫困到如今有着稳定种植收入,11年的变化,既有新华社记者作为媒体的深深记忆,也有着个人打工、回乡抓产业脱贫的生动经历。“春运母亲”的再次走红,可以从中洞察那些戮力脱贫、追求美好生活的群像,也可领略一幅波澜壮阔的精准脱贫时代画卷。

  11年前“春运母亲”走红,缘于她负重追求美好生活的母性。但透过11年的影像,记者的走访,再现了“春运母亲”甘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之中蕴含的巨大力量。未上过小学,家庭贫困又多子,为了度日,巴木玉布木走上了打工改善生活的道路,但又由于多子的原因重回家庭,日子仍然未见好转。不让贫困在代际间传递,是“春运母亲”纯朴的渴望,也成为精准脱贫历史重任的攻克目标。

  全面脱贫,不让一户掉队,让“春运母亲”生活开始有了转机,在驻村干部、技术人员和村干部的指导下,种植烟叶和果树,开始托举起“春运母亲”生活改善的水平。尽管经历了技术不佳的困境,但经过深入的学习和指导,“春运母亲”的烟叶和果树收入已经实现年入万余元的目标。产业扶贫,正在成为“春运母亲”稳定脱贫的“定海神针”。据国务院新闻办2020年12月中旬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产业扶贫政策已覆盖98%的贫困户。每个贫困县形成了2至3个带贫面广的扶贫主导产业。” 产业扶贫支撑下,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至2019年的9808元。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每个人都了不起。是的,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既已在小康生活中的人们有新的目标,仍然努力脱贫的人们也在笃定前行。从个体的打工奋斗到国家集体支持精准脱贫,如“春运母亲”一样的贫困人口,正在与支持脱贫的强大力量一道,朝着主动脱贫、稳定脱贫的方向前进。在他们身上,涌现着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笃定,涌现着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自信,涌现着对美好生活正在加快实现的从容。

  11年前的“春运母亲”,成为那个时代春运回家、母爱同行的伟大诠释。11年后,“春运母亲”,又彰显着精准脱贫、主动脱贫的坚定和实现美好生活的喜悦。摘帽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春运母亲”脸上始终洋溢着的笑容,一如未曾停歇的奋斗,必将成为实现美好生活的强大动力,扎根在广袤大地间。(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