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名师课”套路多,该有人管

http://www.scol.com.cn(2021-2-24 14:20:3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郑渝川
作者:郑渝川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寒假期间,各大培训机构纷纷开启“抢人”模式,不少机构以低价为噱头引家长“入网”,号称10节课只需花费9.9元。广告中,纷纷打出“北大清华”、海外名校毕业的名师的噱头。这样的低价、名师课程对不少家长颇具诱惑力。

  记者调查发现,培训机构低价里面暗藏套路。套路一,低价、名师课程听起来生动,却不成体系,目的在于诱导家长购买高价的正价课。套路二,通过广告大力制造冲突、加剧家长焦虑,夸大培训效果。套路三,机构做起了“口碑裂变”营销,即利用家长推销课程。套路四,名师仅为噱头,培训机构的不少老师是无证上岗。套路五,培训机构让老师参加话术培训,让家长不断买课、续班,甚至引导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长网贷或信用卡付款。(新华网2月23日)

  培训机构的课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几个因素,第一,师资储备,第二,课程研究设计,第三,学生培训案例的科学分析,第四,对培训学员提升状况的长期稳定追踪。

  现在的问题是,上述几个因素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首先,师资储备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教育部在2019年下发意见要求,所有教师包括培训机构的教师,都需要持教师资格证上岗,对外公示。满足持证上岗要求,又能全职服务于培训机构的教师,数量相对有限。这种情况下,按理说,培训机构应当通过调整培训课程的利益分配模式,增强对符合要求的教师的吸引力,但在实际上,一些机构选择的是聘请少数持证上岗的教师,作为幌子,然后实际上在线下、线上为培训学生服务的却是无证上岗的老师。

  其次,课程研究设计就需要对各省市高中、初中、小学不同年级,不同教材版本的各科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研究,结合学生培训中反馈出的难点、问题、易错内容;与之同时,培训机构还需要与学校进行合作,研究学校教师的教法等情况,从中了解导致部分学生学习上掉队等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培训机构提供给培训学生的,才可能真正意义上达到弥补知识漏洞、解决方法缺陷、树立学习信心并培养兴趣的作用。

  问题在于,负责任的课程研究设计,无疑需要高额成本(高素质的研究人员的薪资,与学校合作的项目费用等),而且考虑到课本内容的变动,经济和时间上的投入就变得更为可观。一些培训机构采取的更加低廉的课程设计,简单来说就是让课程的讲授更接近于评书、相声,讲述风格诙谐轻快,同时尽可能多地调用多媒体、视频和图片组合;在此基础上,主要分析试题尤其是已考考卷的题目,分析出答题套路。这样下来,学生接受培训,短时间内确实可能大幅度地提高考试成绩,却不能真正意义上解决其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

  再次,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其实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当然,考虑到班级学生人数,以及教师的额外工作负担过重,这方面工作的成效确实有待提高。但培训机构虽然经常打出一对一、小班式教学的旗号,其实仍然很少做到对正在接受培训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深挖分析,更谈不上对已经完成的培训学生的案例进行追踪对比。这不仅使得培训学生实际上获得的培训,本质上是预置式的,根本谈不上因材施教,后劲乏力,而且培训机构也不能从已完成培训案例的追踪中获益。

  正如专家所说,一些机构仅仅是将在线教育视为一个流量生意,而没有从教育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打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笔者认为,国家教育、市场监管、工业与信息化等主管部门以及各地地方政府都应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尤其是线上培训机构的监管。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在线教育机构资质、师资、内容的监管,建立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负面清单制度;与之同时,要引导在线教育机构加大对内容质量、师资储备等方面的投入,让这门“流量生意”、赚快钱的生意真正变成细水长流、利国利民的健康产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则有必要严查在线教育机构在广告、客户管理等方面的违法违规操作。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