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就地过年,政策还要再“来点实在的”

http://www.scol.com.cn(2021-1-25 14:33:14)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刘志杰
作者:刘志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还有约两周,我们就要迎来农历新年了。年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往年此时,大部分人早已订好了票,只等返乡。但今年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第一个农历年,当前部分地区疫情呈多点散发和局部聚集叠加态势,在严峻的防控形势下,各地都出台政策倡导就地过年。因此,即便春运就在眼前,不少在异乡奋斗的人,依然在“回还是不回”问题上犹豫。

  针对这一情况,全国很多地方在“倡导”之后,已经出台了更细化的鼓励政策,拿出真金白银留人过年。比如,杭州给在杭务工作、非浙江户籍并在杭缴纳社保的春节期间在杭务工人员,每人发放1000元现金红包,“一键直达”在杭外来务工人员银行账户;义务规定2月1日至2月26日,留义过年人员可通过支付宝申领“新年红包”电子消费券500元/人,春节期间正常营业的餐饮、便利店、汽修店等,也可向主管部门申领2000元至10万元不等的补贴;湛江除了发布海量消费券,还放送贺岁影券,满足就地过年务工人员的精神需求;厦门海沧区推出1100万元的“大礼包”,鼓励全区职工留在厦门过年……实际上,据“广州本地宝”等网站整理,全国已经有至少11个省61个市、区出台细化政策,让就地过年从“倡议”走向实打实的鼓励。

  家在异乡的“打工人”选择就地过年,客观上是为防疫作出了贡献,甚至多多少少有些牺牲,各地在拉横幅、挂标语等“精神夸赞”之外,确实要给他们“来点实在的”。那些出台了具体政策的地区,真金白银虽然有多有少,但总的来说都是一份真实的心意,让当地务工者看到一份诚意。所谓“礼轻情意重”,过年期间,对积极响应政策的人能够有一份实在的感谢,也必然能够激发跟多人留下的决心,为疫情防控和当地消费作出贡献。当前正值决定是否回乡的关键时期,这样“实在”的政策,四川各地也不妨细化一下。

  当然,政策的“实在”不仅在于“加班工资的实在”。就地过年绝不是就地加班,各地在制定鼓励手段时,不要局限于加班补贴,更要在精神关怀上“实在”。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团圆过年的精神价值,绝非金钱能简单衡量的。也因此,一些地方工会主动出击,或组织送年夜饭、在线春晚等活动,或承诺免费旅游、观影、健身,种种方式,都体现了对就地过年人群的精神关怀。拿什么定义“过年”?只有真正有人关心、有精神寄托,才叫“就地过年”,而非仅仅“就地”。

  政策越实在,就越吸引人,也越考验政府和社会的组织管理能力。川观新闻在泸州的一项调查显示,67.5%的“打工人”选择就地过年,但同时也期待相关单位、企业能够适当发一点补助、送上一些慰问。可以说,如此比例的就地过年人群,史无前例。检验工会、社区、志愿者服务水平的时刻来了,相应的或心理疏导、或精彩活动,还需提前配备,安排预案,用一个“暖心年”,让人们真正爱上一座城。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