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网评:月壤入韶山,更励中华“九天揽月”志

http://www.scol.com.cn(2020-12-19 8:15:3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贾合祥
作者:贾合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随着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为了探索和接触遥挂天空的月亮,经过16年努力,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了“六战六捷”的优异成绩。

  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探月任务,返回器带回了珍贵的“月球礼品”——月壤。早在此次探月任务规划之时,带回月壤的存储分配就成为了世人的关注,今终有答案。1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介绍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介绍,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乡将作为异地灾备点,以告慰毛主席生前“可上九天揽月”的夙愿。

  月壤入韶山,志在告慰先人。这圆了毛泽东主席的夙愿,也是中国人民几十年来的心愿,因为,毛泽东主席曾说过“可上九天揽月”,这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豪言,展现的更是一代人民领袖的壮阔胸怀,是中华民族自古“嫦娥奔月”的伟大梦想,是新中国站起来的雄心壮志。今天,在民族复兴伟大新时代,我国不仅实现了“九天揽月”,还有“天问”飞向火星,所以把月壤放到韶山,是对毛泽东主席的一种告慰,也是对他那一代领导者和所有先人的告慰,更是对今天我们不断进行“九天揽月”、让太空之旅走得更远的斗志激励。

  月壤入韶山,志在饮水思泉。凡是懂得饮水思源的人都知道,中国人“可上九天揽月”,并非只是一种诗人的精神境界,绝非一座漂亮的空中楼阁,而是我党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了难以想像的艰难险阻和内外压力,以穿越世纪的目光和非同寻常的魄力为新中国奠定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基础。自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就吹响了中国人向太空进军的战斗号角,由此中国科学院就开始了“581”任务,规划了中国发展人造卫星的计划,历经12年艰苦努力,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由此,中国航天事业迈出了第一步,便有了今天中国的卫星、飞舟满天飞,我们必须感恩毛泽东主席和他领导的那一代人民,为我们今天航天强国打下的基础。

  月壤入韶山,志在“九天揽月”。其实,嫦娥五号任务的完成,对于走进浩瀚宇空来说,我们还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科学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中国人民探索太空的步伐与梦想也无止境。中国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接力进取,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探月”谱写了一篇篇壮丽篇章。今天,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就是要“敢上九天揽月”,不畏艰难险阻,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让中国走向更深邃的太空,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开拓性贡献。

  嫦娥五号任务圆满完成,月壤入韶山,再次唤起我们“敢上九天揽月”的精神斗志,这是中华民族、一代代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今天,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必须牢牢记起,大力弘扬。(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