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逆势增长更须阅读习惯养成

http://www.scol.com.cn(2020-12-29 8:30:0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堂吉伟德
作者:堂吉伟德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截止11月底,北京市实体书店数量达到1938家,仅2020年就新增实体书店639家。2020年北京实体书店建设现场工作会25日举办。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王野霏介绍,北京市不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2020年市区两级财政投入扶持资金达到2.4亿元,市级财政补贴奖励实体书店406家,实体书店建设不断提速。(12月28日《中国日报网》)

  北京市实体店数量实现增长殊其不易,其间有两个特殊的背景,一是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纾困已成为各行业共同面临的困境,实体书店同样不可避免。二是实体书店整体生存困难,行业下滑趋势一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据统计,实体书店一度处于举步维艰,纷纷破产的境地。从2002年到2012年,实体书店处于10年的衰退期,图书销售量以年均10%的速度下降。

  2020年2月,一份《2020年春节实体书店紧急调查分析报告》出炉,涉及1021家一线城市和80%的二三线及更下沉的书店,其中90%关闭,99%无正常收入。在此背景下,实体书店的数量 “逆势增长”,能有如此结果,得益于北京市推动“书香北京”的系统工程下,对实体书店行业发展的大力支持。2020年,北京市实体书店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获得了力度空前的政策红利,市区两级财政共统筹专项资金2.4亿元支持实体书店建设,资金规模超过“十三五”前4年的总和。

  实体书店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和文化软实力象征,也是城市的文化避风港。书店作为传播知识的方式之一,其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了满足公众获取知识的书籍与场景,还在于创造一个生活状态和体验过程,引导读者阅读学习知识和提升生活品质,最终使读书成为个体自觉和群体习惯,有效扭转国人读书量不足的现状,让阅读成为“文化铸魂”的重要载体和实现路径。因而,实体书店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身也蕴含了物质、精神和文化建设等多重深意。

  实体书店的建设解决了“有处可读”的基础短板,让“有处读书”“能读好书”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也只有解决了“能读书”的环境保障和氛围营造,则“人人好读书”的良好社会风气才会形成。不过,实体书店不能仅靠政策性“供血”,自身是否有强大的“造血”功能,才是逆势增长的局面得已巩固的关键。只有让更多的人进入书店,拿起书本进行阅读,让阅读消费拥有越来越多的受众,实体书店更有人气而不沦为摆设,可持续增长才会得到巩固。离开了“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阅读受众,实体书店的发展就会面临“无源之水”的困境。

  与局部实体书店数量增长相比,大众阅读量的不足才是最大的隐患和短板。据调查统计,虽然中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不下30万种,但人均阅读量却是全球最少的国家之一,平均每人阅读4.56本图书,而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读64本图书。一个爱读书的民族,国民的整体素质才会不断提升,并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若是大众不愿、不想读书,则实体书店再多也无多少实际意义,很难在“缺乏需求”的情况下得已存续,整个行业的生存状态也难以改善。从这一点来说,培养国人的阅读习惯是发展实体书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理应“一体推进”和“协同并行”。

  李克强总理指出,“一个国家养成全民阅读习惯非常重要。而这与公共图书馆普及密不可分。”这需要我们各级政府部门在大力扶持实体书店建设的同时,把培养公众阅读习惯作为重中之重。 “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离不开载体支撑,在建好实体书店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发展民间和社团组织、利用消费券等方式给予激活热情,这些手段都值得在现实中考虑和运用。解决了“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后,“实体书店靠什么生存”才不会成为难题。(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