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取10亿张人脸数据,别在“不该要脸”的时候“要脸”

http://www.scol.com.cn(2020-11-15 18:40:4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郝冬梅
作者:郝冬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今年3月,知名高校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在小区单元楼电梯口意外看到一张公告:小区即将在每个单元楼门口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要求业主自行扫码登记,上传人脸、身份证和房产证等信息。出于职业本能,在人脸识别过度应用上,劳东燕一直是坚定的反对者。她给物业和居委会写法律函、邮寄过去,提醒对方,不经同意而收集个人的生物信息,违反现行的法律规定。(11月14日《中国新闻周刊》)

  在高校法学院教授劳东燕推动之下,业主和街道、业委会、物业开展了四方“谈判”后,该小区推行人脸识别门禁的计划无限延期。不仅是劳东燕,越来越多的知名高校法学院教授站出来说不。为何要对小区采集人脸数据较真?这是因为目前10亿张人脸数据被采集已经暴露了很多问题,成为个人隐私数据泄露,甚至是人脸数据犯罪的安全隐患。

  近日,央视新闻报道,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花2元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照片主人可能会遭遇精准诈骗、财产损失,甚至人脸可能被用于洗钱、涉黑等违法犯罪活动。你面前的人脸识别机,只要扫一下你的脸,比你更清楚你的银行卡余额,这将带来严重后果。

  抓取10亿张人脸数据的背后,是这样几种隐忧:其一,你不知道是谁在收集你的人脸数据?其二,你不知道到底收集了你哪些信息?其三,你更不知道对方保存了你的什么数据?其四,你还不知道,这些“你的数据”会被用到什么地方?而实际上,在现实生活里“人脸被卖了”已经成为新的犯罪事实。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往往会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话,对方能清楚的知道你的个人信息,家庭住址、人口情况、孩子上什么学校、老人有什么疾病,甚至是一些十分隐私的个人信息,他们都能知道。这其中有其他渠道的信息泄露,而一定也有“人脸采集”渠道的信息泄露。

  采集人脸数据很简单,只需要一个摄像头而已。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在信息化时代,在电子化时代,人脸数据的采集也需要有个底线:那就是,采集是不是刚需的,是不是必须的。假如采集也行,不采集也不影响社会管理,那就应该是“能不采集就不采集”。比如说,疫情防控期间,为了更好防止疫情的传播,更好掌握人群流动数据,那就是“刚需的”;比如,银行这样的特殊地方,为了确保绝对安全,也应该属于“必须的”。而市民从小区楼道进入家庭,到超市买个青菜,就不属于“刚需的”,只是某些部门对高科技的依赖而已。

  有关部门应该出台“人脸采集”的规范标准,一个方面是规范采集的范围,一个方面是规范管理的措施。简单一句话就是该“不要脸”的时候就“别要脸”,别在“不该要脸”的时候“强制要脸”。(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