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刑责年龄“个别下调”是合适调整

http://www.scol.com.cn(2020-10-13 8:02:4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舒圣祥
作者:舒圣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引发社会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表示,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既不能简单地“一关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即将提请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审议稿拟“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另一方面,统筹考虑刑法修改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关问题,在完善专门矫治教育方面做好衔接。  

  14岁以下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引发的血案,每每成为舆论关注热点,引发巨大社会争议。支持下调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民众很多,大家都怀揣着朴素的社会正义感,认为恶魔年龄即便再小,也理应受到法律制裁,不能放纵犯罪行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刑法学界大家张明楷教授、周光权教授等,均认为现行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合适的、恰当的,立法面对汹涌的民意时,要保持谨慎。  

  的确,做坏事的孩子,外表或许成熟,内心却普遍幼稚,远未形成稳定价值观,欠缺刑法意义上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我们都是从孩子长大的,对小时候的自己,其实也都了然。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往往既是社会的危害者,也是不良环境的受害者。因此,未成年人出现了问题,不宜简单采用刑罚处罚,是国际社会的法治共识,符合国际刑法趋势。事实上,欧洲84%以上的国家都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  

  民众要求下调最低刑事责任年龄,除了朴素的刑罚报应论,多少还有一点“法律万能”的思维,似乎只要在刑法上严惩,就能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殊不知,一百多年来对犯罪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十座监狱不如一座学校”。给被害人保护的同时,不能不考虑施暴者未来的前途与出路,要避免一棍子打死。否则,从社会防卫角度说,过早贴上罪犯标签的孩子,日后更有可能犯更严重的罪,进而给社会制造更多更严重的罪犯。  

  有句法律格言是,“立法者不尊重稀罕事实”,即法律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规范,着重考虑普遍事实,而不看重罕见事实。某种意义上,这既是法律的无奈,也是立法的务实。立法注定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就像无论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到几岁,现实中也一定还会有更低龄的恶性犯罪发生。孩子生病不能吃大人的药,在刑法面前,孩子犯罪也不能依照成年人刑事程序定罪处罚,这在任何国家皆是如此。  

  此番刑法修正案草案拟“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经特别程序作个别下调,另一方面完善专门矫治教育,应该如何理解?个人认为,主要意思是两个层面:其一,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不下调,依然是14岁,但不是“一放了之”,要通过刑罚以外手段矫治教育;其二,针对特定情形,可以个案化下调,但只是例外的个别的情形。  

  显然,最低刑责年龄的“个别下调”,不同于之前舆论多有提及的“恶意补足”,而是一种程序严格的例外安排。这种例外安排,现行刑法中其实也有,比如当年轰动全国的许霆案轻判,依旧的就是“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刑法规定。  

  最低刑责年龄的“个别下调”究竟要经过怎样的“特别程序”,是不是也要层报最高法核准,暂且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个别下调的适用程序会非常严格。在既有宽容对待基础上,谨慎新增个别下调,既维护了刑法稳定,也回应了公众期待,当属合适的调整。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