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热映带火纪念馆提供红色教育思考

http://www.scol.com.cn(2020-8-24 8:30:2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堂吉伟德
作者:堂吉伟德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随着电影《八佰》上映,上海四行仓库纪念馆成热门“打卡”地点。8月22日,记者从四行仓库纪念馆了解到,目前该馆仍实行提前预约制,每天共2520个参观名额。工作人员透露,随着电影《八佰》热映,纪念馆迎来参观潮,“最近这段时间的话,至少需要提前三四天预约才能约到。”(8月23日《北京青年报》)

  《八佰》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主要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被称为“八百壮士”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个加强营,留守上海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与很多“抗日神剧”不同的是,《八佰》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影视化再现”,是一部难能可贵的爱国主义教育片。电影《八佰》成了时下很火的一部国产电影,在疫情防控进行常态化阶段,《八佰》的热映不仅为复工复产中的影院赋能,在提振全民信心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视角不同,每个人的感悟也不尽相同。不过,战争的残酷与惨烈、保家卫国的英勇无畏、胜利与和平的来之不易等,属多维度中的一环,却是宏大爱国主义教育中重要构成。某种意义讲,影视的细节和故事越感人,越能深入人心,其教育和启发的意义就会越大。因电影剧情主要发生地都在四行仓库,电影的热映也带火纪念馆,让纪念馆迎来了参观潮,无论从内涵和外延上,爱国主义教育都得到了升化。

  纪念馆和博物馆是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红色教育基地的具体体现形式。纪念馆是历史的见证者、书写者和传承者,是实地化和场景化的爱国教育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不仅包含民族意志和革命精神,还包含深厚的民族文化和革命情怀。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以爱国主义为内涵的红色教育的重视,一大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势而生,并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参观者和访问者,让他们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支撑。

  但与此同时,红色教育也陷入了部分红色教育基地 “红而不热 ”、红色育人环境 “有形无神”、红色实践活动“浅尝辄止”等困境,教育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教育效果也远远未能达到预期。更令人忧虑的是,由于教育因素的影响,时下青少年在历史知识上存在极大欠缺,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入脑入心面临很大的挑战。多年前一项调查显示,在“卢沟桥事变”纪念日,记者就“卢沟桥事变”的相关知识对鞍山市的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进行随机调查,发现大多数青少年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有的甚至非常模糊。而中、老年人却对这段历史比较了解。

  另一项调查显示,对武汉抗战历史的爱好者基本上都是老年人,青少年对历史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了解与关注。武汉抗战历史遗迹的生存和发展渐渐失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空间。对此曾有专家忧虑,若是青少年历史知识匮乏,有知识断层的风险。没有基本的历史知识作为基础,以及在此上构建的历史兴趣与热情,爱国主义和红色教育就如同“无源之水”。

  此意味着,爱国主义和红色教育应不断创新形式,并以效果为导向去发现差距和寻求突破。总的来说,红色教育在形式上要鲜活而具有吸引力,让受众主动接爱和积极参与,最大化发挥载体强大的影响力、带动力和延伸度。很显然,《八佰》热映带火纪念馆提供了红色教育路径,一方面电影这个题材进行爱国主义和红色教育是可行之法,并具有润物无声的影响力与持久度。一部好的影视题材,就是一本鲜活的教育题材,对价值观的培育、塑造和引导具有强大的导向性;另一方面,影视的热度所形成的外溢与扩展,能让教育的外延得到扩大,带动纪念馆等实体功能发挥的同时,也能让教育功能得到更大的利用。带着感情去参观与毫无感觉去游览,在结果上完全不同。

  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讲求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红色教育亦是教育重要构成,并遵循的基本的教育规律。从这一点来说,《八佰》热映带火纪念馆的现象,本质上还是一个“如何有效教育”的现实追问。(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