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举报宣传周”架起干群“连心桥”

http://www.scol.com.cn(2020-8-30 9:16:3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何竹梅
作者:何竹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8月24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集市的“信访举报宣传周”活动如期举行。主持人话音刚落,一位村民就反映道:“我要反映,我们村有个工程没经过招投标。”“您的问题我们予以受理,按管理权限会移送给乡镇纪委调查核实,承办人员会在调查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给您答复。”在详细记录后,接待人员答复道。(8月28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这是浙江省金华市纪委监委“信访举报宣传周”活动的一个剪影。说实话,提起“信访”或“上访”,自然就和“维稳”联系起来了,因为在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总把群众的“信访”看成不稳定的因素,故而形成了一种“定势”。在一些偏远的地方,甚至有将对“上访”人员的阻止当着是“维稳”工作主要内容的现象。结果非但没能“维稳”,反而增加了干群之间的矛盾,让地方更加“不稳定”了。浙江省金华市的“信访举报宣传周”就是要将“信访”改“堵”为“疏”,把群众诉求解决在“家门口”。

  其实,群众要“信访”,一般都是有“苦衷”的。“有三分闲,且种汝地;无七分屈,莫入吾门。”这是古代官员写来告诫老百姓的对联。这从理论上讲是不合法度的,但所言就是事实,有点委屈就去“上访”“打官司”,一般百姓是耗不起的。因此,那些老“上访”们,并不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多数都是认为自己有了“七分屈”。不管“信访”者是否在理,起码是自己觉得在理呀!这就需要地方领导干部的疏导,而不是“堵截”。就像自然界中的流水那样,“开渠引水”才是最佳的疏浚方式。

  怎样才能搞好“疏导”工作呢?浙江省金华市的“信访举报宣传周”就是很好的尝试。就是纪委监委主动“沉下来”,将有关信访常识送到群众家门口,并接受群众的“信访”。这样,确实就能让那些还没有“七分屈”的群众都能“信访”,就像新闻中“我们村有个工程没经过招投标”这样的例子,如果不是“宣传周”,可能就听不到群众的真心话,因为这样的事情普通群众一般都不会花功夫去“信访”。这样,读社情民意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处理,确实是抓“源头”的好方法。

  从工作理念上看,群众的“信访”实质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是维护稳定的基础。通过百姓“信访”的渠道来聆听百姓心声、维护百姓的权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定期举办“信访举报宣传周”,把“信访”调整为“下访”,不仅是人员和方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关心群众,切实为他们的“维权”指点迷津,与他们打成一片,做知心朋友。这样,一方面通过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自然就增加了社会和谐因素;另一方面,更加“知民情,解民意”,更能将工作落到实处,促进良好干群关系的形成。

  “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引导党员群众正确行使监督权利、发挥信访举报问题线索‘主渠道’和干群关系‘连心桥’作用。”这是金华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坦言“信访举报宣传周”的初衷。确实,“信访”工作就是要做在风平浪静时,积极主动地从表面的宁静中去寻找涌动的“暗流”,再及时做好宣传、维权、疏导,把问题解决于群众的“家门口”,解决于萌芽中。坚持这样的宣传引导,才能让干群之间的这座“连心桥”承载着和谐、稳定通向远方。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