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读懂质疑学信网背后的“被顶替”焦虑
http://www.scol.com.cn(2020-7-2 9:09:5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有网友发布消息称,学信网修改了查询学历信息的前置条件,需要先输入就读学校或毕业院校的名称。网友质疑,这一改变与冒名顶替事件被集中曝光是否有关?7月1日,学信网的一名客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早在2019年5月份,学信网查询学历的方式就增加了前述操作,目的是为了保障信息安全。(澎湃新闻网7月1日)

  近几年,有关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的案件屡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登陆学信网便能查询学校名、学历号、学位号等大量个人信息,易受到诸多不法分子的觊觎。通过信息核验认证,提防有心人冒用他人身份证号登陆,的确是保护个人信息的有效手段。学信网有关工作人员的解释合情合理。

  反过来看,倘若有人借此阻碍受害者,则需要将“手”伸进学信网运营层中,并打通层层关节,所用的行政成本未免高昂,阻碍效率也实在低下。“被冒名顶替上学”毕竟是极少数情况,加强认证措施则是为了保护大多数人。仅凭一项合理的认证操作环节,便用“有罪推定”思维将学信网预设为“高考顶替事件加害者”,不符合实证推理逻辑。

  理性一点看,质疑学信网的理由经不起推敲,可如今得到一部分的关注,背后必定存在非理性“制因”。古人说:“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日前,山东两起“冒名顶替上学”事件引发热议,“242人冒名顶替入学”的情况通报进一步催化了一部分人“我是否被顶替”的担忧。

  站在高考失利学生的角度,通过登陆学信网查询学历,却遇到无法跨越的“核验信息”窗口,难免会产生过度联想。因“冒名顶替上学”所滋生的不信任感,引导一部分舆论向非理性的方向发展。说到底,质疑学信网成舆论话题,是公众舆论在特殊时期的应激反应。教育部门一方面在澄清网友的质疑的同时,另一方面也需要读懂网友们的担忧和焦虑。

  除了以此为契机,改善有关学历学位方面的信息公开措施,化解舆论影响,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在信息公开方面再添一笔,赢得公众信任,避免“好事”被反调“带节奏”沦为“坏事”。(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