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人才杠杆,撬动城市发展

http://www.scol.com.cn(2020-7-8 10:37:1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腾扬阳
作者:腾扬阳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直播主播李佳琦被公示为特殊人才落户上海,95后快递小哥李庆恒被评定为高层次人才,并获得杭州市一百万购房补贴,引发了社会关注。

  人才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已成为各级发展的共识,区域间的经济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人才竞争,发展优势更多地表现为人才优势。不管是直播主播李佳琦还是95后快递小哥李庆恒,他们身上的人才“标签”,折射出这样一个道理:用好人才杠杆,要科学识才,要打破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让所有人才比肩而立,定能托起城市发展的“诗与远方”。

  用好人才杠杆,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长期以来对人才的认定,一直依照学历和职称,大量有才之士因为这两道“硬门槛”被摒弃在人才范围之外。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不应由先入为主的条条框框说了算,而应由实际说了算、由事实说了算。要积极转变观念,破除以往狭隘的人才观。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成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要推进人才工作的民主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科学人才观,重视人才工作的社会性和广泛性,充分发挥各类用人主体和人才本体的作用。充分尊重各行各业各层次人才的发展个性,积极探索各类人才价值实现的最优化路径,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

  用好人才杠杆,要打破体制机制的“枷锁”。用好用活人才,关键在体制机制。只有实施更加积极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打破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枷锁”,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才能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迸发。要提升人才政策的“含金量”,针对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各个环节上的缺口和盲点,加强人才政策的前瞻性研究,针对不同类别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工作特点,建立健全不一样的人才政策,体现人文性、服务性和灵活性特点。要开发建设多元人才体系。人才政策吸引的应该是紧缺人才,不仅要符合城市的发展方向,更要与城市资源所能负荷的规模相匹配,要构建集约高效、合作共赢的地区间人才发展模式。要坚持在项目建设一线、化解矛盾一线、维护稳定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和使用干部,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用好人才杠杆,要优化留住人才的环境。将人才“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引进人才不是“一锤子买卖”,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用得好。人才工程不能和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制度完善等切割开来,既要强化引进人才的硬政策,又要优化留住人才的软环境。“木茂鸟集,水积鱼聚”,“英雄有用武之地”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必要条件。要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允许优秀人才在行业内部柔性流动,不仅如此,还要着力创造“鼓励敬业创新、崇尚成功、包容过错”的用人环境。要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在落户、住房、医疗、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多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时刻把人才当做亲人,用真情感人,用真心留人,让人才找到家的感觉。

  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环境造就人才。人才如何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本土化是关键所在;提升城市人才承载力和凝聚力更是当务之急。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