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渝“合奏曲”中找准发力点

http://www.scol.com.cn(2020-7-11 7:59:4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吴海霞
作者:吴海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7月10日在成都举行。全会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

  当区域“牵手”更加紧密,发展的“抱团”效应就更加凸显。自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纳入国家战略以来,两地“相向发展”,形成“比翼齐飞”之势。此次省委全会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理念、任务、路径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在成渝“合奏曲”中进一步找准发力点。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是基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的国家战略,是川渝两地发展的重大利好,也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战略引领。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经济圈,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区域,拥有近1亿人口和近6万亿元经济总量,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区域,发挥了“领头羊”“增长极”的重要作用。当前川渝合作进入了战略引领、高位推动、全面深化的新阶段。我们要牢固树立“巴蜀一家亲”理念,切实强化“川渝一盘棋”思维,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牵引力、政策推动力、发展支撑力,以重大战略协同为统揽,以成渝相向共兴为引领,以毗邻地区合作为突破,完善基础设施新布局、塑造区域协同新格局、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培育创新驱动新优势、形成全面开放新态势、迈入绿色发展新阶段,努力实现四川在融合中共赢、在共赢中崛起。

  不推进一体化,就不能做强双城经济圈。川渝自古一家亲,重庆、四川两地应当牢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不分你我”的观念。山城重庆是耿直火辣,麻溜利索的“快”;天府成都是细腻悠闲,张弛有道的“慢”。“快与慢”勾勒了相异的城市气质,“川渝情结”隐喻着双城情感的惺惺相惜。重庆和成都之间不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那样的主辅角色,而是互惠互利、协调共进的关系。因此,要在认知层面上,编织一体化发展“同心圆”,在总体谋划上强化“一盘棋”思想,在发展环境上形成“一家人”氛围,从产业协作共兴、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放平台共建共享等领域深化合作, 搭建“共同体构架”。要聚焦“一极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在两地合作共赢中推动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担当。成都沃野千里、重庆商贾云集,二者是川渝地区的坚实内核,而国家战略的实施,让成都和重庆实现了“强强联合”。在此基础上,四川要以“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川渝互动、极核带动、干支联动,推动重点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成势。要做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加快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和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两区一城”建设,大力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持续提升门户枢纽地位,促进成都与重庆相向发展、协同发展。要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既借势借力、深化与成渝双核的协作配套,又苦练内功、提升要素集聚能力,科学论证、合理布局一批省级新区,建设成为承担区域发展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找到共建、共享、共赢的最大“公约数”。

  一江奔腾,串起两座城;双城一体,立于新起点。如今,成都和重庆已变“独奏”为“合奏”,只要两地找准合作的“交汇点”、共赢的“发力点”,就能以“成渝共舞”的新姿,打造西部发展的璀璨明珠。(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