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理论思考 >> 正文
激发民间活力 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
http://www.scol.com.cn(2020-6-11 9:08:18)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作者:胡雯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当前,全球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我国面临的外部不确定因素陡增,国内经济社会运行遭遇阶段性重大挑战。虽然今年全国两会未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四川也仅根据历年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走势规律提出经济增长相对目标,但我们必须清楚,无论是加大“六稳”力度抑或守住“六保”底线,都须稳住经济基本盘,以经济实现基本增长为支撑。其中要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

  提振信心,解决民间投资“不愿投”问题

  对四川而言,抓项目促投资在相当长时期仍是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扩大合理有效投资,既能补短板,又能调结构,更能推动培育发展新动能,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起供给端,一头挑起需求端,带动两端同步发力,进而推动经济稳中求进,实现良性循环。但扩大有效投资,政府不能唱“独角戏”,全面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形成政府与市场合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疫情冲击下的生存危机,以及对经济衰退的不确定性预期,使诸多民营企业对投资持观望收缩态度。只有重树发展信心,才可能激发民间投资的市场活力。

  一方面,要用好用够国家加大逆周期宏观对冲调节力度的政策红利,抓住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契机,聚焦全省补短板调结构重点领域,梳理重大项目、强化项目储备,积极争取国家向特定领域、重大项目、重大改革的政策资金倾斜,形成强有力可持续投资的良好格局,提振民营企业对经济形势向好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强化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特别是疫情期间助力企业渡难关的政策措施执行到位,切实从资金周转、债务偿还、运行成本、人才用工等方面缓解民营企业压力,尤其注重有效帮助中小企业渡过生存难关,保住市场活力“基底”、稳住经济长期韧性“基石”、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畅通渠道,解决民间投资“不能投”问题

  今年以来,与“新基建”相关的投资计划密集发布并引发市场普遍响应。在当前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仍有不少民营企业受自身能力或实力制约,或因信息不对称及市场准入等障碍,在投资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抑制了其投资意愿及发展转型。须继续着力于“疏浚通渠”,切实拓展民间投资的管道和空间。

  一方面,应抓紧向民间资本推介一批重点项目,并加快建立引导吸引民间投资的动态项目库,在坚持“中性竞争”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进负面清单制度,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项目推介、跟踪调度及后续服务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应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多措并举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如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间在纳税、社保等信息平台的数据共享,通过“银税互动”等增强向民营企业的信贷等金融服务;建立分层次的项目投融资对接机制,通过构建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设立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基金等方式,为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融资授信;鼓励民间投资以多种方式规范参与PPP项目,其中投资规模巨大、合作周期长、工程技术复杂的项目可鼓励采取混合所有制、联合体投标等方式开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是政府与市场形成合力。如“新基建”既涉及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互联网等科创领域基础建设,又涉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基础建设,更关联庞大的产业链,须以科学规划为引导,避免各地盲目一哄而上,又须区分建设环节的基本属性,以倚重不同主体采取不同方式,基础建设部分可更多采取“政府+市场”方式,而商业应用环节则应更多依靠市场主体予以实现。

  优化环境,解决民间投资“不敢投”问题

  当前,地方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已从过去的政策优惠力度转换为营商环境优化程度。地方政府的法治意识、契约精神、服务效率,以及地方是否具备要素自由流动、竞争公平有序、产权有效激励的市场环境,成为指引民间投资流向的重要“风向标”。四川近年来持续致力优化营商环境,将其作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吸引高端要素聚集等方面已显现成效。今后,须进一步对标先进地区继续创新,不断提升促进投资、服务市场的能力水平,切实将优良的营商环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一方面,应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推动成渝两地及省内各区域间营商环境协同优化,如探索区域内及跨区域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推行行政审批跨市“无差别化”受理及标准互认、检测认证结果互认等改革,进一步优化流程、缩短时限,实质性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尤其是政务诚信建设,加强产权保护领域政务失信等监督及治理,切实推进政府法治化建设与公信力提升,让民间投资吃下“定心丸”。另一方面,应着力提升项目招引及服务的能力水平,按照“研发在成渝、转化在市州(县区),总部在成渝、基地在市州(县区)”的产业一体联动布局发展思路,突出产业集群优势,组建跨区域的产业园区(开发区)招商引资功能性平台或联盟,大力发展“互联网+”招商模式,聚焦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实施协同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创新重大项目协同推进机制,广泛推行项目建设“区域评估”“多评合一”及政府和企业双向承诺制等改革,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全链条追踪服务体系;充分运用投资项目云平台和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技术工具,推进投资项目全过程在线审批监管和核准、备案管理,不断提升项目推进效率及服务质量。

  助力转型,解决民间投资“投不好”问题

  实践中,部分民营企业投资能力弱、技术人才缺乏、建设管理运营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客观存在,已成为制约民间投资的重要因素。

  这一方面需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强化用地、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环保等要素保障,科学引导民间投资投向全省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地区、城乡公共卫生和应急管理等欠账领域、新基建及新兴产业等创新项目,使民间投资趋向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共振”“有效”。另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及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主动实施技术更新和改扩建,以及上市挂牌、重组上市、已上市挂牌企业并购重组、发行债券等民营企业,给予适当奖励、补贴、贴息及税收优惠等激励扶持,通过创新财税金融组合“政策包”助力民营企业“练好内功”、全面提升投资能力。

  扩大有效投资、对冲疫情影响,是惠及当下、利泽长远的系统性工程,既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过度举债“大干快上”。投资的效率、效益只能根植于回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弹性”与建构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及新动能的“韧劲”当中。只有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用改革的办法消除障碍、破解难题,把支持民间投资的政策利好实实在在转化为企业的“获得”,才能真正全面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与内生动力,从而形成政府与市场合力,切实发挥有效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作者系省委党校区域经济教研部主任、教授)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