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地评线 >> 正文
【地评线】天府网评:走好易地搬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http://www.scol.com.cn(2020-6-11 8:36:5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立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不到两个月,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地方考察,都深入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情况,与群众嘘寒暖、拉家常。6月8日,习近平来到宁夏吴忠市红寺堡镇弘德村,了解当地推进脱贫攻坚情况。

  脱贫攻坚,到了最紧要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三次深入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情况。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三大要求,时刻装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从装修花了多少钱,家里农田情况,搬迁户收入情况如何,问得越细,越深刻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易地搬迁成效的关注。

  易地搬迁,作为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治理办法,通过搬迁到宜居之地,让贫困户能住得稳,这是基础和前提。把贫困户吸附到新的就业岗位上来,让贫困户在易地搬迁中“挪穷窝,换穷业,能致富”,能够在脱贫路上有一个持续的保障机制,事关扶贫脱贫成果能否巩固住,事关群众过上持久的幸福日子。

  走好易地搬迁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要有移山之志。易地搬迁的贫困户,原来居住之地往往是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极其不便,群众贫困程度较大。走好易地搬迁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找到易地搬迁的宜居之地,找到从“穷产业”到富产业的变迁之路。这些过程困难重重,但这正是敢于接受挑战,以移山之志为贫困群众造福的过程,就是以移山之志体现党的治理能力的过程。

  走好易地扶贫搬迁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要避免一搬了之,一兜了之,一股了之,而是要通过培育适合搬迁群众的就业岗位,授人以渔,让他们能够在易地扶贫搬迁的道路上拥有持续的动力。从陕西省柞水县的木耳产业,到山西省云州区的“忘忧草”,再到宁夏吴忠市宏寺堡支持发展的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甜瓜,创办肉牛、羊等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办扶贫工厂等。扶贫产业在搬迁地拨地而起,就是要给搬出来的贫困户立得稳脚跟,看得到希望,得到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实惠。

  走好易地扶贫搬迁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要做足绣花功夫。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特别是后两项,考验着扶贫搬迁的精细化、精准性,能够把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群众关心什么,希望什么,在符合搬迁总体水平上,既要保证标准,又不能吊高胃口,让群众在搬出来后,也能够享受相匹配的城镇公共服务。

  走好易地扶贫搬迁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钉钉子精神。扶贫工作是一个动态化的民心工程,扶贫过程中,会面临贫困群众家庭状况、就业状况、经济产业发展起伏等外在情况的影响。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就要对搬出后扶贫中出现的新问题给予全面回应,建立健全扶贫致富的长效机制,确保贫困群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业有所就,避免群众再次返贫。

  扶贫路上,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家庭都不能少。这源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成就于千万共产党员与贫困户一道为扶贫脱贫而不惜代价的拼搏奋斗。不到两个月的三次考察,住得稳、能致富,既是对以往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扶贫后续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谋划如何实现好稳定脱贫,通过可持续的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条大道,正在九千万共产党员的推动下,扎实踏实昂首向前迈进。(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