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贫困户“过筛子”,这个做法好

http://www.scol.com.cn2020-6-21 8:07:1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胡建兵
  6月18日,广元市朝天区羊木镇关口村村民韩永刚敞开衣衫抡起铁铲铲河沙,一天100多元的收入,加上家里养猪养鸡的收入,5口之家在2017年脱了贫。不巧的是,2019年底,韩永刚务工的煤矿被依法关停,韩永刚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没了。一家顿时面临返贫风险。今年3月底到4月上旬,朝天区启动第一轮大排查开始,逐村逐户对全区73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过筛子”,筛出像韩永刚一样的返贫风险户89户,进行一对一个性化帮扶。(6月21日《四川日报》)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贫困地区由于原先的基础不牢,经济再次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不仅增加了脱贫的难度,也增加了返贫的可能。但中央明确脱贫攻坚的目标不变,标准不降。这次贫困县退出的主要衡量指标是贫困发生率中部地区降至2%以下,西部地区降至3%以下,脱贫人口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两不愁三保障”。

  脱贫县摘帽,初步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问题。但问题是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如何不再让贫困户返贫是一项更加艰巨的工作。这些摘帽的贫困县目前虽然符合了“摘帽”的条件,但还有大量的尚未脱贫的贫困人口,最多的县还有近2万人,大多是贫困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脱贫难度更大。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消除绝对贫困任务仍很艰巨。虽然本次许多已摘帽的贫困县表示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贫困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地理环境等原因。脱贫工作中各地“发力”比较大,但摘了帽之后一旦松了劲,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要想让民众脱贫后不再返贫,必须让广大民众祛除“等靠要”的陈旧观念,树立自立自强的致富思想意识。当地政府应该帮助一些贫困家庭找到生活困难的原因。广元市朝天区对贫困户进行第一轮大排查,434个入户排查工作组,逐村逐户对全区73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过筛子”,筛出像韩永刚一样的返贫风险户89户,进行一对一个性化帮扶,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脱贫奔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如果是由于文化水平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应该帮他们补文化,帮助他们尽快找到适合的工作;如果家中有人生了大病,因病致贫的,可以通过补助、募款等让他们摆脱困难。通过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等,给他们最起码的生活保障;如果缺技术的,可以想办法帮他们补技术,缺资金的帮他们找资金,缺项目的帮他们找项目,从而使贫困户摘掉贫困的帽子。

  例如:针对韩永刚家实际情况,当地镇村干部、帮扶单位、驻村干部研究商量,协助韩永刚就近找了一份修公路的工作,帮扶单位补贴600元,支持其家人养了2头猪30只鸡,还送了50公斤复合肥,助其管好2亩玉米、花生地。再如:羊木镇上坝村插花贫困户刘必学,2019年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干不了重活,加之妻子几年前因脑溢血造成残疾,生活一下面临困境。去年,当地将刘必学家纳入贫困户帮扶,“扶持我们包鱼塘搞养殖,收入增加了。”

  当然,要让贫困户脱贫后不再返贫,基层组织要充分利用各种阵地,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以“勤劳可致富,懒惰无门路”“贫穷可悲,懒惰可耻”等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出崇尚勤劳致富和勤俭持家的优良民风。更重要的是必须让产业发展起来。必须根据当地实际,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因地制宜,统一调整产业结构,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把产业做大做强。才能让更多的贫困户有工作可做。各地要想让广元朝天区那样全力阻击返贫,一户一户对账销号,一项一项查漏补短,确保高质量脱贫。(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