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大学生半数能识别,垃圾分类推广任重道远
http://www.scol.com.cn(2020-6-10 8:14:0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堂吉伟德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尽管垃圾分类条例在当地实行已将近一年,但家住西安的大二学生范梦珂对垃圾分类标准的掌握依旧不足,“分类时会犹豫,判断全凭直觉”。中青校媒调查发现,调查对象中43.9%的大学生在处理垃圾时会有意识地进行分类。但完全掌握垃圾分类标准的仅有4.6%,42.3%能分辨大部分,43.4%表示部分能分辨,9.7%表示基本不能分辨。(6月8日《中国青年报》)

  调查显示,近九成大学生支持垃圾分类,但仅半数能正确辨别,两组数据对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如果连学历较高的大学生,都无法正确辨别和执行垃圾分类标准,那么其他人群体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比如,4月1日,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民意调查,结果显示,55.8%的受访者非常了解并知道如何正确分类,42.1%的受访者知道一些但对如何分类不是很清楚,另有2.1%的受访者听说过但完全不知道如何垃圾分类。北京市相关机构组织的民意调查显示,虽然居民对生活垃圾“四分类”知晓率达到了80%,但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和参与率仍然较低,对厨余垃圾的准确投放率仅有2成。

  作为全国首批八个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之一,北京市在2011年就制定了全国首部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地方性专项法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于2017年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但若以居民的识别率来说,先进地区并没有形成先发优势,市民对垃圾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参与度、识别率和准投率处于平均水平,一方面说明之前的工作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垃圾分类的体系未能完全建立,从前端到末端未能形成有效的闭环,最后收到整体性提高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说明长期的行为习惯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和顽固性,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垃圾实施分类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垃圾分类可以使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减少三分之二,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质,使得焚烧(或填埋)得以更好的无害化处理。在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存放、运输、处置的闭环流程中,垃圾分类投放参与度与准确率,对后续工作的能效具有基础性作用。垃圾分类如此没有最基础的公众参与,仅靠相关工作人员现场督导和二次分拣,不仅人力成本巨大也难以做到全面覆盖。因而,提高全民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有效提高垃圾分类标准的辨识度,关乎到垃圾分类的执行力和终极成效。

  垃圾分类既要从娃娃抓起,又是一项全民性的活动,因而不仅是“大手牵小手”,而是“彼此共携手”。尽管垃圾分类处理已倡导多年,在一些城市也开展了较长时间的试点,不过无论从居民意识还是行为习惯方面,都远远未能达到预期,足以说明既有的推广策略与办法相对低效,有待于不断改进和优化。具体来说应当坚持几个基本原则,一是要做到先易后难,从最简单的垃圾分类开始,逐步培养大众的意识与责任,让他们先主动参与进来。

  二是要做到分类实施。群体的差异性对宣传普及和推广落实的要求也有差别,比如老年群体在接受度上相对较慢,应当反复引导并做好日常矫正,必要时要提供相应的帮助,比如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采取上门服务,辅助其进行分类处理和投放等;

  三是要方便适用。据反映,一些地方的分类垃圾桶的摆放和设置存在较大的不足,要么设置过于复杂增加了辨识的难度,要么设置过于简单造成了混装现象较为突出。还得结合垃圾分类后续处置的能力、公众素质和需求满足等多种因素,最大程度实现方便适用的原则,实现聚合效应的最大化。

  四是要约束促进。垃圾分类投是公民应当履行的公共义务,除了柔性的引导和鼓励外,比如采取积分或者发小礼品等,同样离不开强制措施的促进。在既有的法律和规则框架,加大监督、执法和处罚力度,也是进行垃圾分类推广的题中之义,除此之外,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为平台,进行全覆盖、多层次、立体化和多样性的宣传普及,也是提高全民垃圾分类辨识力、参与度的现实路径,需要从点滴做起,从细起抓起,继而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影响。(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