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不作为叫“我不会”

http://www.scol.com.cn(2020-5-13 8:11:0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汪东旭
作者:汪东旭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在基层工作,时常听到“我不会”这样的托词。领导安排任务,一些干部时常以“我不会”“不熟悉相关工作”“年纪大了学不会”等理由,拒绝推进工作、带头攻坚。面对这种推托,领导大多让肯上进、勤学习的“老黄牛”干部、年轻干部承担任务、负责落实。对那些常把“不会做”挂在嘴边的干部,也顶多批评一句“要加紧学习”了事。

  常说“我不会”,表面看是能力问题,实际上还是态度问题、作风问题。固然,从加快进度、提升效率的角度看,让会做的人做擅长的事,这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体现。这既能高效率地开展工作、还能取得积极成效。但现实中,这种“能者多劳”却时常沦为“鞭打快牛”式用人管理。勤于揽事担责的干部事情一件接着一件,频繁推诿卸责的干部却能高坐钓鱼台,最终导致工作忙闲不均的结构性错位。

  能者多劳不等于能者优先。在实践中可以发现,一些实干型、李云龙式干部,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干了不少成绩,能力作风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评优评先、职务晋级、甚至提拔使用方面,并没有先天性优势。在考评考核过程中,一些单位不完全关注实干实绩,而是受制于论资排辈、利益均沾等具有平均主义的评价方式,更容易助长坐等提拔、轮流评优等不良风气。于是,实干型干部工作积极性遭到打击、干事创业效率逐步放慢、改革发展事业的步伐也可能被迟滞。

  时常推托“我不会”,实际上是不主动作为、不积极担当、不示范带头的挡箭牌。一些干部年纪到点,于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求车到船头马到站。一些干部将“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等错误认知奉为圭臬,干脆做起了“甩手掌柜”,对工作奉行“保守主义”,能推则推。还有一些干部进取心缺乏,美其名曰不想提拔、不愿当官,奉行“佛系心态”,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一些干部时常将“我不会”挂在嘴边,有多方面原因。一是监督执纪不过硬。对于推诿塞责的干部,领导大多拿不出有力的惩罚措施,无法体现纪律、规矩的刚性和权威。二是考核不精准。一些单位考评考核走过场、搞形式,不看干部实绩多大、贡献多少,停留在纸面考核、印象考核等层次,未能精准反映干部担当作为情况。三是制度不完善。对于时常把“我不会”挂在嘴边的干部,并没有可操作、可细化的制度进行约束,拒绝成本太低,导致他们缺乏敬畏、有恃无恐。

  没有人天生就会。任何人接触陌生领域,都有一个不熟悉到熟悉、不专业到专业的发展过程。要实现这种量变到质变的转变,靠的不是“我不会”式的消极推诿,靠的是“让我试一试”“我努力一下”“我去学习一下”“我再改进改进”的积极态度,以及在积极态度背后的默默耕耘、扎实工作。建立健全崇尚实干、注重实绩的考评考核机制,加强对不担当不作为执纪监督,让实干者有奔头、让懒散者有压力,共同营造同心干事、齐心协力的干事创业生态,才能为做好今年倍加困难的各项工作汇聚不竭动力。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