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蓄水池”

http://www.scol.com.cn(2020-5-6 14:38:3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琼会
作者:李琼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弹好“协作之调”,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日前,四川与重庆签署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提出要强化双核引领,做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蓄水池。(2020年05月06日四川日报)

  城因人而兴,才因城而聚。拥有什么样的人才,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品质和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成德眉资同城化等重大战略机遇在蓉叠加释放,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开启新征程,新一轮成都发展需要更多人才的加入。成都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占有特别重要地位,尤其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宝贵机遇下,成都市研究制定“成都人才新政2.0版”, 注重从城市机遇、行业机遇、企业机遇、要素保障四个维度构建人才竞争新优势,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提供城市发展机遇,推动人才跨区域自由流动,其目的在做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蓄水池”。

  打造人才“强磁场”,发挥人才“磁效应”。人才发展,政策先行。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开启新征程,新一轮成都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风正劲,更加需要广聚天下英才。刚刚出台的“成都人才新政2.0版”,涉及人才引进培育、创新创业扶持等诸多措施,力争通过打造政策环境的洼地,形成人才聚集的高地,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聪明才智,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增添新动力。同时,“成都人才新政2.0版”,着眼推动成渝相向发展,着眼“未来之城”管理模式、治理方式、规划体系、建设体系的长远需要,立足东部新区建设发展的现实需求,研究细化人才政策,打造吸引各类人才的“强磁场”,最大限度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人才福利、创新动力、创业活力,发挥人才“磁效应”,助推东部新区成型成势。

  打造人才“蓄水池”, 释放人才“新活力”。 经济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日前,川渝双方签署的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提出要强化双核引领,做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蓄水池,由此可见,人才协同发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都市要着力建立人才协同发展机制,积极发挥成都市聚才、引才、育才、用才的区位优势,依托成都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集聚人才的桥头堡的独特优势,启动建设TOD人才枢纽,打造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创新共同体,携手重庆共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和海外人才工作站,加快建设蓉港人才合作示范区,建立海外人才项目“预孵化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动成渝联合柔性引进海外人才,把成都打造成人才“蓄水池”,让人才新政释放“新活力”。

  弹好人才“协作调”, 奏响人才“最强音”。 谁拥有了一流的人才,谁就在竞争中赢得了主动,要把成都、重庆打造成双城经济圈集聚人才的桥头堡,做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蓄水池,就必须谋定而动,建立一个良好人才发展机遇,打造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创新共同体,将成渝地区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人才集聚区、产才融合发展示范区、青年人才荟萃区和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弹好人才“协作调”。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时至势成,成都市要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推动相关主体与成渝两地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努力将成渝高校的科研优势充分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和城市的竞争优势,联合研发、协同引才、共育人才,奏响人才“最强音”。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大业,成都市要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强化双核引领,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集聚人才的桥头堡,坚定不移提升核心引领功能、充分发挥辐射作用,树立强烈的人才服务意识,营造爱才惜才、宜业宜居的人才发展环境,做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蓄水池”,为实现成渝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