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理论思考 >> 正文
将创新融入城市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http://www.scol.com.cn(2020-4-16 9:02:26)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作者: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公园城市建设强调以创新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以创新引领经济体系的改革重构,关键是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形成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经济体系;另一方面,要以创新激发城市发展活力,通过空间营造、科技赋能、场景塑造,促进形成城市产业与城市生活互促互荣的现代城市建设新格局。

  结合公园城市建设要求及成都市现有建设基础,要将成都市建设成为创新引领的活力城市,下一步应以构建多层级创新空间载体为抓手,通过空间营造、科技赋能,进一步蓄积创新动能,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公园+”创新应用和新经济场景建设,将创新融入城市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实现城市产业与城市生活互促互荣。

  以创新引领经济体系改革重构

  以创新引领经济体系的改革重构,首先应以“产业生态化”为指导,以创新为源动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绿色智能产业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品化和高质量转变;其次,应以“生态产业化”为指导,创新探索生态价值转化途径,依托生态绿色空间系统集成复合功能,综合营造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助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此外,还应围绕新兴领域与新兴应用场景,积极研发新技术、培育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大力支持新经济发展。由此可见,成都市目前提出的构建由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组成的“5+5+1”现代化产业体系,契合公园城市发展要求,是积极推动经济体系改革重构的实践探索。

  推进经济体系改革重构、建设创新引领的活力城市,产业功能区建设是重要支撑。产业功能区与传统产业园区、开发区、集中发展区的主要区别在于,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变革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物流等经济发展要素组织方式,实现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聚集协作,助力传统产业转型与新经济发展。比如,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对标国家科技战略需求,以“人城产”为内在逻辑大力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目前已聚集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40余人,青年科学家2万余人,一大批高科技产业领军企业和核心技术拥有企业的纷纷入驻,实现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同时结合公园城市建设,在产业功能区植入若干新经济应用场景,涵盖智能生活、智能生产、智慧城市等多个方面,初步形成了以新经济为主的创新驱动力。

  以多层级空间载体打造最佳创新环境

  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网络,加强成渝、成德眉资创新合作。在成渝层面,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在成德眉资层面,建议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建三大科技创新走廊,构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转化应用”全环节覆盖的创新网络体系。

  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四大科技创新集聚区与十大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四大科技创新集聚区为天府科学城、高新区、空港新城、经开区,其中,天府科学城作为基础研究的集聚区,高新区作为科技研发集聚区,空港新城作为创新转化集聚区、经开区作为工程技术创新集聚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环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十大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建设,将大学校园与周边城市公园、绿地相结合,积极营造“公园+”新经济场景。

  进一步提升面向创新发展的优质环境,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每一个产业功能区内都需要布局高品质科创空间。在产业功能上,以潜在市场需求为牵引,大力发展聚焦特定产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要素、新材料,为产业功能区企业聚势赋能,为制造业转型和新经济扩张提供持久动力。在布局上,按照街区模式,围绕各类公园、绿地等开敞空间,以空间集约、功能复合、要素富集为优势,布局多元功能融合的产业用地空间,为创新活动提供最适宜、最优质的空间环境。可借鉴成都科学城的天府海创园高品质科创空间,针对科创人员“高知化”“年轻化”特点,设置共享课堂、无人超市、托幼中心等设施;通过对机动车道形成的“边界”进行柔化处理,将办公区域等人造场景与周边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形成以绿地为核心、开放共享的街区式布局;以完善的连廊系统和开放平台串联各类建筑空间,形成宜人的步行空间、活跃的沿街功能及共享的公共空间,为创新人才提供最佳的创新环境。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和新经济应用场景

  建设创新引领的活力城市,需要基础科技研发能力的全面支撑。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聚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是强化创新基础动能的必要条件。天府新区通过提前谋划发力,目前已聚集成都超算中心等4个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微处理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1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等33个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在强化创新基础动能方面做出了先行表率。以天府新区经验为借鉴,成都市下一步应加强培育创新基础能力,着力引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研究基地、国家级创新平台、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等高能级基础创新平台。

  基于成都比较优势以及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绿色经济、生物经济、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应作为成都市引进高能级创新平台的重点领域。聚焦绿色经济,着力引进一批太阳能、氢能、核能等能源发展前沿研究领域的重大科学装置及能源利用技术的新型研发机构;聚焦生物经济,积极争取各类医学重点实验室,重大医用诊断仪器和医学重大工程研究中心布局;聚焦数字经济,在北斗导航、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光电成像等成都市传统优势领域,积极谋划布局重大产业创新中心和创新平台,扩大竞争优势;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围绕成都市大力发展的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两大核心领域,启动建设大型试验平台与试验装置,突破技术瓶颈、树立核心优势。此外,在成都市重点发展的5G、集成电路、软件服务、生物医药、轨道交通、新材料等领域,应针对性布局面向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的高标准公共平台,以实现核心产业领域的进一步补链强链延链,加速创新成果商品化、产业化。

  同时,结合成都市拥有众多国家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创新资源富集的优势,建议通过建立若干具有国际一流水准、多学科交叉的国际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与全球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国际科技中心,进一步提升科研实力;加快建设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打通政产学研用的多环节、多领域协同平台,加速科研成果创新转化,推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随着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建设,未来成都市在网络通信、数据服务、算力服务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结合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要求,应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高效率运行、市民高品质生活,推动“公园+”创新应用和新经济场景建设,将创新融入城市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创新供给,提供可感可及的公共服务,打造智慧医疗场景,提升疫情预警、院前急救、远程诊疗、医学示教、无线监护等服务能力;打造智慧教育场景,探索互动教学、智慧教师、远程教育、远程督导等新型应用。依托公园城市优雅时尚的人文街区建设,构建车路协同的无人驾驶应用场景,打造焕新公共生活、充满未来主义色彩的智慧交通场景。依托“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建设,以国际重大赛事、重大活动的举办为契机,积极探索构建超高清视频、智慧零售、智慧安防等智慧赛事场景。结合创新活跃的产业社区公园场景建设,推动5G技术与工业网络、工业软件、控制系统融合打造智慧产业场景。通过搭建涵盖各个方面的创新应用场景,全方位展示未来城市创新变革可能性,引领创新发展新方向。(成都市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