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理论思考 >> 正文
谋深做实镇村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
http://www.scol.com.cn(2020-4-8 8:35:56)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作者:胡建林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下合称“镇村建制调整改革”),是近年来我省部署开展的涉及最广泛、群众最关注、影响最深远的重大基础性改革。全省各地各部门准确把握两项改革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部署落实,谋深做实“后半篇”文章,在“物理合并”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推进发生“化学反应”,进一步优化县域发展布局、完善基层治理体系,释放全方位、深层次、持久性改革红利。

  推进镇村建制调整改革,是着眼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政区划本身也是一种重要资源,用得好就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更大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些都为我省推进镇村建制调整改革指明了方向。

  从四川省情看,现实有需要。改革前我省乡镇4610个,居全国第一,且相当于排名第二的河南省和第三的河北省的总和。乡镇“多、小、密、弱”,稀释了公共资源、降低了服务效能、增加了运行成本、制约了经济发展、影响了乡村治理。村的情况大体类似,村庄人口空心化、干部老弱化等问题凸显。乡镇和村设置不合理,导致微观体系不适应宏观战略、空间布局不适应城镇化进程、管理架构不适应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迫切需要通过改革予以破解。

  从省内外探索看,实践有基础。2010年和2014年陕西省先后启动撤乡并镇和村级建制调整,乡镇数量减幅21%,建制村减幅35%。湖南省2015年至2016年同步启动乡镇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乡镇减幅25.5%,建制村减幅42%。我省1992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2003年和2007年成都、泸州先后进行撤乡并镇和村组合并。2010年后乐山、绵阳、自贡、广元、眉山等地先后进行村撤并及村改居。这些省内外实践,为本轮镇村建制调整改革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推进镇村建制调整改革,把握发展大势、遵循客观规律,是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创新务实之举

  顺应人口城镇化的趋势和规律。俗话讲,“人往高处走”。四川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较快发展期,农民进城仍是个大趋势。当前,农村转移人口往往依据其就业能力,往小城镇、县城、区域中心城市、特大城市流动。城市做得越大,其“虹吸”效应越强。无论是到发达地区寻找机遇,还是在省内转移就业,都会导致我省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乡镇和村的设置必须跟上时代步伐进行调整。

  顺应产业规模化的趋势和规律。有规模才有成本优势,规模化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包括种植、养殖、畜牧在内的农业,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工业经济是一种规模经济,服务业也具有集聚化、规模化特点。推进镇村建制调整改革,一个重要考虑就是打破行政界线,拓展发展半径,把一批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互补的乡镇和村合并,有效解决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特色不亮、同质化问题,推进产业集中连片发展。

  顺应服务便民化的趋势和规律。随着农村人口空心化发展,不少中小学校生源不足、卫生院病员减少,公共服务投入不足与闲置浪费并存。推进镇村建制调整,就是要在保证群众基本生产生活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利用农村交通、通信大为改善的有利条件,适度扩大基层服务半径,建立与服务人口更相匹配、更为精准的公共服务体系。

  顺应治理现代化的趋势和规律。基层治理目前存在不少短板与不足,一些村干部青黄不接,换届选举难以选出能人;村(社区)服务体系未能有效构建,等等。推进镇村建制调整改革,就是要构建科学的基层政权架构,推动乡镇(街道)扩权赋能,完善村(社区)服务体系,促进基层人权、事权、财权相统一。

  推进镇村建制调整改革,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摸清实情、系统谋划的基础上扎实稳妥予以推进

  加强统筹谋划。围绕“乡镇如何并”“干部如何安”“风险怎么控”“工作怎么推”四大课题,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乡镇人口面积、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产业现状等,在此基础上制定省级层面“1+ 4”政策体系。在村调整中,各地要切实摸清县情村情,科学把握历史文脉、现实条件、发展趋势和群众愿望,对改革作出系统科学的谋划安排。

  注重因地制宜。通过考虑“胡焕庸线”两侧特点,将全省分为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区和地广人稀高原地区四个类型,分别确定乡镇人口和面积指导标准,对各市县改革目标提出指导性要求。村的分布更复杂,各地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经济水平、人口密度等因素,坚持地缘相近、产业相融、人口相适、大小相宜原则,不搞“一刀切”。

  尊重群众意见。在乡镇调整中,无论方案谋划还是推进实施,都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意见,改革方案进行了挂网公示。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消除干部群众疑虑。村调整与群众利益关系更直接,各地要多渠道征求群众意见,确保群众当期利益不受损、长远利益有增进。

  严格依法依规。在乡镇调整中,省委、省政府一开始就强调严格依法依规推进,各地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妥善处理改革难题和历史遗留问题。村调整是县级事权的重大行政决策,各地要严格履行调查摸底、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稳定风险评估等程序,把各方面工作做实做细,确保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推进镇村建制调整改革,坚持和突出顺向调整原则,通过聚合“人、地、产、物”等资源要素实现调大调优调强

  形成县域发展新布局。乡镇调整中,各地以新发展理念为统揽,顺应经济流向、交通走向、人口流向,坚持以大并小、以强并弱、强强联合,为发展县域经济、优化城乡形态奠定了基础。在村调整中,各地要突出“变好、向善、更优”取向,着力优化村落村庄布局,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

  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乡镇调整中,各地聚焦产业规模小、无特色等问题,着力拓空间、挖潜力、蓄势能,集中打造一批农业强镇、工业强镇、旅游强镇,培养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和特色产品。

  蓄积持续增长新动能。乡镇调整中,通过合并整合,城镇建设重点更明确。同时,也在学校、医院、集市、商铺、住房、养老、文化等方面形成了新的建设需求。在村调整中,各地要前瞻把握人口转移和产业发展趋势,支持做强一批集镇村、中心村、特色村,使资金资源的投放更为精准有效。

  构建乡村治理新架构。乡镇调整中,各地统一设置相应机构,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组织架构。在村调整中,各地要强化党组织在村级事务中的领导作用,优化村级组织内部设置,完善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

  激发干部队伍新活力。本轮乡镇改革在行政区划大调整中,干部队伍实现新老更替,干部结构得到优化。在村调整中,各地要注重从改革实践中观察识别干部,选好配强村级“两委”班子,让真正熟悉农村、懂得农业、热爱农民且年富力强的“能人”进入村组干部队伍。(作者系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