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地评线 >> 正文
【地评线】天府网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珍爱地球造福人类
http://www.scol.com.cn(2020-4-23 8:08:4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多彩的世界源自多彩的自然,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唤起人们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自然是生命之母,人类因自然而生,任何时候,人都不能成为自然的主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珍爱地球的真实体现。浩瀚无边的大海、连绵起伏的山峦、千姿百态的生物、潺潺流动的小溪……地球是我们人类和一切生物共有的家园。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围绕这一主题,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活动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开启,意义非凡。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存之道。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显得格外的醒目和贴切。恩格斯曾经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早已证明,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个道理必须铭记于心、落实于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发展之本。没有了绿水青山,何来金山银山?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20世纪80年代初,保护环境已成为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明确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等治国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高度共识和统一行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幸福之源。从过去的“盼温饱”到现在的“盼环保”,从过去的“求生存”,到现在的“求生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没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没有一切,更谈不上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不断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需要,就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造福人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追梦之基。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美丽中国生态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不仅要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根植于意识中,更要落实到实践中,从节约用水、用电,少用塑料袋、多植树播绿,低碳出行、垃圾分类等一些绿色生活“小事”做起,以绿色生活引领社会风尚,为珍爱地球撑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保护伞,顺应自然、保护生态,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在我们身边看得到、摸得着,感受得到,为追梦路上播洒更多绿色的种子,让追梦的音符更准、珍爱地球的音调更真。(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