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一米帽”: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http://www.scol.com.cn(2020-4-28 8:05:0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维扬书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昨天,第三批神兽“回笼”啦!浙江各地小学一到三年级的萌娃们返校复课,横跨99天的史上最长寒假终于结束了。很多爸妈送娃出门时,脸上的笑意连口罩都挡不住。有家长甚至坦言:“当孩子下车的那一刻,感觉压在心头的石头落地了,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竟然笑出了声音。” 当家长们欢天喜地送娃出门时,老师们则是满脸惊奇:99天不见,萌娃们怎么都变样了?高了、胖了,连帽子都与众不同,直径足足有一米!(4月27日《钱江晚报》)

  随着“史上最长寒假”的结束,在家闷了3个多月的小朋友终于重返校园了,为了让一年级小朋友对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米”的社交距离有个明确的空间概念,杭州市养正小学要求孩子们除了佩戴口罩外,每个人还得自己制作一顶“一米帽”。

  这一创意无疑是不错的,将古代的“官帽”进行大胆改良,安装上长达一米的帽翅,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让他们有意识地与同伴保持一米安全距离。

  但是,让学生佩戴“一米帽”创意虽好,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首先是不安全。

  尽管戴上“一米帽”,孩子与孩子之间交往时可以自觉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了病毒交叉感染,但是“一米帽”自身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无论是走在街上,还是在校园里,上下电梯、楼梯,或进出教室,都有可能磕磕碰碰,因为超宽,戴上“一米帽”走路,小孩子要始终防止帽翅被刮蹭而左顾右盼,这给小孩子行走带来不便。昨天一整天,只有吃饭的时候可以摘下帽子。其他时间,小朋友们戴着“一米帽”都很谨慎,有其他小朋友要靠近,就先提醒:“注意距离!注意距离!”要出门上厕所,怕门框碰坏了帽子,就侧着身走。萌娃们还给这种步法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螃蟹步”。

  其次是不美观。

  据史家研究,长翅官帽的学名叫幞头,早在隋唐时期就出现,起初是个方形的帽子,有四个角,两个角系在后面,两个角折上去系在前面。因为要折上去系着,所以也叫“折上巾”。不过,系在后面的两个角因为会垂下来,像两个小尾巴,不太美观,所以人们就不断改变,或是往两边拉直,或是往上竖起,还可以垂下来,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帽翅。从初唐到晚唐五代时期,幞头的造型越来越固定,两边平直的造型成为主流,形成了宋代帽翅长直的幞头。可见,古人设计帽翅,是为了美观,不是为了防止大臣交头接耳妄议朝廷而专门发明的,杭州养正小学的学生的“一米帽”并非统一设计,有的是在帽顶上粘了两只棍子状的气球,从左右两边长长地伸了出去;有的是把动画片《超级飞侠》的主角,一架叫“乐迪”的飞机戴在了头上当帽子,两侧机翼展开,刚好一米长;还有的帽子左边一只长颈鹿,右边一只大象,脖子长加上鼻子长,也够一米了;更多娃的帽子,像极了宋朝的官帽。学生们戴上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的“一米帽”出现在校园里,这样的画面不但缺少美感,还显得有点滑稽。

  在境外疫情继续扩散蔓延、输入风险持续加大、本土聚集性疫情仍有确诊病例报告的严峻形势下,与其让孩子们头戴“一米帽”,不如让他们心里有“一米线”,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反复叮嘱、不断提醒,使之养成习惯,哪里需要戴什么“一米帽”啊!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