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文物修缮经不起坐而论道
http://www.scol.com.cn(2020-4-21 8:29:4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立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武安州白塔,这座身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有1000年历史的辽代白塔,目前裂开至少18道黑缝,生出100多个黑孔,塔身倾斜,不时有砖块坠下。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各方都意识到了千年白塔岌岌可危,但是维修工作长达7年始终在“纸上”来回打转,迟迟不见修缮,导致千年辽塔状况一天不如一天,面临倒塌。(4月20日 新华每日电讯)

  岌岌可危的千年古塔,亟需尽快启动修缮工序。但是,从文物修缮程序启动、获批,时间已跨越七年之久。在所谓的专家们还在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文物属地政府资金匮乏之际,古塔随时掉落的砖和破裂、倾斜的古塔,经不起拖延太久的修缮决定。是先抢救性修缮让文物稳固下来,还是等到文物坍塌后悔及当初的叹息和谴责,显然更需要思考,最需要的是行动的加速度。

  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辽代白塔首先是当地的精神和文化血脉。白塔的安危,是当地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在周边群众眼看着古塔危险程度一天天加大的情况下,文物管理部门的决策、落实、专家意见统一却还是“声声慢”。

  从201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这些年来,多级政府在保护修缮文物上的“慢”,显然不能于“精益求精”而导致的慢相提并论。确实,专家对古塔的修复有着不同意见。前后两批次专家组的意见相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古塔的修复保护进程。到底是前一批专家组意见较为科学完善,还是后批次专家组的意见更严谨科学,需要一个决断,无休止争论,只能让古塔倒塌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作为文物管理保护部门,从国家文物局到自治区,再到文物所在地,决策程序的拖沓,国家文物局立项审批,自治区级文物部门和文物属地,就需要从专家组的选定、文物维修资金的划拨上采取“相同步调”。有的地方把文化旅游作为朝阳产业,却又无意在对古文物的保护上“多给一把草”,这又怎能期待“多挤一口奶”呢?如果古塔在坐而论道式的修复过程中倒塌,即便把所有责任单位都问责一遍,恐怕也难以挽回历史的沧桑和高贵。

  文物保护修缮需要科学持续的管控。既不能求快粗鄙的把古文物修伪,又不能迈着四方步、坐而论道的看着古文物逝去。古文物的生命力是顽强的,但经不起这样不着调的保护状态。

  针对古塔七年修缮仍未见行动的媒体曝光,国家文物局也来督办了。内蒙古方面回应称“今年有望启动”。有望启动,到底是否真的启动,“有望”的成分让人担忧。国家文物局的督办,自治区级的协调督办,到旗一级的具体落实,会不会落入递减效应。古塔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于专家的遴选、保护方案的确定上,显然更需要宏观统筹、科学认定、及时启动。

  现存于世的古文物,有幸留存在全面复兴的国度里是幸事。樯橹灰飞烟灭,不应该成为古文物的结局。决策者的智慧和果敢,财政资金的强有力保证,专家修复意见的科学评判,显然都需要“加速度”,否则,古文物的殒落风险不能排除。到时候,坐而论道式的修复就是罪魁祸手。(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