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网评:疫情防控下的祭扫替代也是移风易俗的契机

http://www.scol.com.cn(2020-3-31 7:59:2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堂吉伟德
作者:堂吉伟德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广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温凌飞表示,目前广州全市拜祭场所实行封闭化管理,将暂停全市殡葬服务机构拜祭场所祭扫活动,重新开放时间根据疫情形势发展另行通知。与此同时,将积极引导市民通过延后拜祭、网上祭祀、居家追思、信邮哀思、工作人员集中祭扫(敬献鲜花)等5种替代性方式寄托哀思、缅怀先人。(3月29日《南方都市报》)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思念除了还健在的亲人,也包括已长眠的故人。清明祭祀,缅怀故人,寄托哀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每到这个特殊时节,无论多远的游子,也都会到故人的坟头或者墓前去祭祀一番,以表达对他们的追思、缅怀与怀念。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告诉他们不要忘本,包括对革命先烈的祭拜更是一种感恩教育,成为一种法律性倡导的全民行动。在清明祭祀先人,更具有浓厚的节日文化气息,关系到传统节日的内涵体现和延续,其意义极其重要。

  不过,要祭祀和怎么祭祀是两个问题,彼此之间不能等同起来。前者是内涵要求和价值追求,体现的是内核和本质,后者是形式与仪式上的体现,属于外在表现和实现方式。传统祭祀存在烧纸钱、燃香烛、放鞭炮等陋习,既会污染环境又会引发消防安全事件,每年的清明节也是森林火灾和其他消防安全高发期,有些人也因为危及公共安全而被法办。由于公墓属于集中安葬区,在清明期间去祭拜的人非常多,最高峰值往往出现在清明这一天。

  由于防控工作的需要,为了减少人员聚集而带来的风险,有的地方对祭拜场所进行了封闭化管理,有的则采取了限流措施,只有预约成功的人才能进入从事祭祀活动。这些措施对于那些习惯到现场祭祀的人群来说,难免会造成一些不适。要么通过电话的方式,请殡葬服务机构代祭,要么就选择延后拜祭,或选择网上祭祀,或居家追思,或信邮哀思,或请工作人员集中祭扫(敬献鲜花)等替代性方式。很显然,疫情防控给人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也促使服务方和需求方在形式上进行了很多创新。

  祭祀先人讲求的是用心和用情,心怀虔诚并亲力亲为去参与,在形式上就不必拘泥一格。传统祭祀方式存在很多陋习,与文明倡导和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移风易俗就成了一直在路上,而始终没有完成的任务。由于多年传统习俗的根深蒂固,网上祭祀、居家追思、信邮哀思等新型、环保、文明和生态的祭祀方式,并没有得到认可和很好的执行。尽管倡导了多年,但效果远没有达到预期。相反,由于攀比之风的盛行,形而上的形式主义还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比如在一些地方对丧事的大操大办,在例行祭祀的穷尽排场。还有一些人因远在外地不能亲自到现场祭祀,就花了很高的价钱去聘请专业的代祭人员,到现场去场面夸张的表演一番。如此做既有违与祭祀的初衷和文明的要求,也容易形成示范效应而带坏社会风气。借助疫情防控这个特殊时期,因势利导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大有文章可做。

  借此机会可以实行双向发力,一方面殡葬管理机构可以提供更加人性的服务。比如有的地方为了减少人员聚集,就推行免费的代祭服务。有需求者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提出需求,由殡葬管理机构安排人员给予落实。另一方面,在无法到达现场进行实地祭祀的情况下,祭祀者就应该最大的采取其他替代方式。疫情防控的特殊持续也是最好的时间,改变了传统的方式,再加上没有“为人者众”的氛围影响,以往潜移默化需要长期改变的行为习惯,在短期内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当务之急,各方要有此共识并采取相应的行动,祭扫替代就会成为移风易俗的契机。(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