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从事“造血”的社会企业也应被持续赋能
http://www.scol.com.cn(2020-3-16 8:17:2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堂吉伟德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张瑗是“第二人生”的创始人。2015年,在武侯区残联及善工家园助残中心残疾人职业重建体系的支持下,用公益咖啡、手工烘焙、绘画文创等方式,帮助身心障碍者和商业企业实现双向融入的“第二人生”成立,目前正在申请认证社会企业。近年来,社会组织之外,类似于第二人生,以商业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企业正在悄然兴起。(3月15日《成都商报》)

  “第二人生”的运作模式,具有典型的社会企业的属性。简单的来说,就是用商业的手段实现公益与慈善,给予更多人技能性帮助。一头通过技能培训或者岗位供给,让需要获得帮助的弱势群体通过生产劳动,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在获取技能的同时也能取得必要的劳动报酬;一头连着需求市场让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能被销售出去,让收益又回流到中间和前端环节,最终成为一个效益不断攀升的闭环。

  相较于以募捐和捐赠为主业的传统组织,被冠以“企业”的社会企业则重新定义了公益。传统慈善机构具有纯粹的公益性、无偿性要求,所有收入均来源于募捐,维持运作的成本也源于比例提成;但社会企业则明显不同,简单来说是可以用商业的手段和市场的原则来实现公益,在公益与盈利之间找到平衡。企业的投入成本来源于收入分成,之后的业务扩张和可持续性也来源于企业获得的利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践证明,技能性赋能比捐赠性扶持更能解决长期性问题。“供血”只能救一时之急,却无法解决“今后怎么办”的根本性问题。残疾人、心智障碍患者、部分丧失劳动力者等特殊社群数量庞大,以残疾人为例,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约为8502万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残疾人数将突破1亿。这里面有很多人因各种因素不能参与正常的生产活动,但若能搭建一个技术性平台让其获取必要的能力,他们依然可以拥有无限美好的“第二人生”,况且很多残疾人拥有独特的能力,只是没有得到发挥和利用的机会而已。

  社会企业的出现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社会企业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增进公众福利,而非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社会企业的创办者和运作者属于注重实效的企业家,他们通过自己在创造和挖掘市场方面的能力,为弱势社群提供能力支持和工作岗位,为他们融入市场创造条件,使之成为整个经济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国外,英国社会企业联盟为社会企业提供了一个更为简单的定义:“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国内的社会企业才刚刚兴起,其“造血”式公益模式需要“更进一步”。

  社会企业具有公益属性,担负着公共责任,其健康发展也需要外部的持续赋能。在得到社会承认与价值认可的基础上,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持马上路”让企业先有序有效的运作起来。因而,对于被认证的企业,政府部门提供办公、一次性奖励、活动组织等政策支持就十分必要,可大大缓解企业前期投入的压力;与此同时,加强对社会企业的监督,也属于为其赋能的必然要求。毕竟社会企业采取的是商业手段和市场运作模式,也涉及其对特殊群体利益的保护,建立类似于扶贫行业协会的保证金制度,对其利润分成或收支情况进行有效管控,既是保证个体组织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也是促进整个行业可持续性的题中之义。同时,在建立行业协会进行自我规范同时,也应有较为清晰和严格的淘汰机制,实现社会企业的优胜劣汰。

  社会企业悄然兴起、方兴未艾,但离成熟与完善还有很大的距离。社会企业扮演着“授渔”的责任与使命,但其本身也需要“授渔”式的赋能,通过扶持先运作起来,再以监督让其规范起来,在可持续性发展更多的造福社会,成为公共治理中重要的一环。(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