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降薪可以接受,但不能逾越法律底线

http://www.scol.com.cn(2020-3-27 8:20:4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曲征
作者:曲征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疫情期间,一些企业为了渡过经济效益下降的暂时性困难,采取降低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等措施控制运营成本,并得到大多数职工的理解。不过,也有一些职工对于企业随意降薪的“奇葩”做法表示不满。法律人士称,“非常时期降薪不一定违法,但一些企业的降薪行为正试探着法律底线。”(3月26日《工人日报》)

  疫情来袭,企业职工被迫蹲在家里不能出门复工,客观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些企业被迫采取各种方式降低运营成本,以避免企业“关门大吉”。给员工降薪便是手段之一。从大局出发,对于降薪措施,多数企业职工能够予以理解。

  不过,一些企业也存在逾越法律法规的做法。最普遍的,就是不与职工商议,而采取口头、电话、微信群发布等方式直接宣布降薪通知。此外,一些企业还存在其他违法措施,比如,有的企业并未受到疫情影响却仍然要给职工降薪;有的企业将“员工在家远程办公”不算做正常出勤;还有的公司通过微信、QQ等进行工作方面的联系,假如员工15分钟内不回复,就会降薪,有员工因为洗澡未能及时回复群里的工作,结果被扣200元。

  疫情期间,为维持企业生存,给无法上班的员工降薪,可以理解,但前提是不能违反了法律法规。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今年2月,人社部印发通知,明确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就是说,疫情期间未经协商,企业单方面决定职工降薪或制定规章制度克扣职工工资的做法,属于违法行为。

  要知道,疫情期间,企业艰难,员工同样艰难。一些员工不仅要维持正常生活,还有房贷等各种贷款要偿还,生活压力确实很大,这个时候,倘若企业多为员工考虑,尽量不给员工降薪,与员工一起共渡难关,那么员工对于企业肯定会多一份归属感,等复工之后,会更加勤奋地工作。

  而假如企业过多地为自己利益考虑,毫不顾及员工的感受,一味借机降薪,甚至不走法律程序就肆意降薪,那么,一方面会传达出企业“不景气”的信号,另一方面会导致人心浮动,凝聚力衰减,甚至导致优秀员工跳槽离职。如此一来,疫情过后,企业会面临着工作难以开展,不得不重新招聘人才、重新岗前培训的一系列工作,其代价也会很大。

  换一个角度看,企业不降薪或者通过法律程序小幅度降薪,则有利于员工生活稳定,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如此,企业对社会就有了责任担当。

  所以,作为企业来讲,面对疫情,还是尽量不要降薪,不要裁员为好。即便要降薪,也要走法律程序,要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切不可单方面出台“降薪令”。即便通过法律程序达成降薪共识,当疫情结束之后,也要及时恢复职工工资待遇。最需要警惕的,是个别企业将疫情当做大幅度降低职工工资待遇且故意延长降薪期限的理由和借口。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