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绿色兴农 着眼长远发展

http://www.scol.com.cn(2020-2-26 7:57:13)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郭晓鸣
作者:郭晓鸣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绿色优质农产品的稳定供给是保民生的关键环节。这对我省农产品供给保障提出重大挑战,从长期发展来看,疫情的冲击对我省加快绿色兴农,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有效倒逼机制。为进一步巩固抗疫成果,应着眼于长远发展,全面提速推进我省绿色农业发展,从根本上强化我省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

  疫情倒逼我省绿色农业发展面临挑战

  近年来,我省绿色兴农战略实施取得显著进步,绿色生产水平日渐提升、绿色产业布局逐步优化,绿色治理成效不断显现。然而,此次疫情暴发对全省农产品供给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也反映出我省绿色农业发展将面临诸多挑战。

  第一,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孤岛化。我省绿色农业的市场开发起步较晚,相较于东部地区,绿色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较低。尽管近年来我省农业规模化生产比例持续加大,但小农分散生产仍是主要方式。大量绿色农产品产地分散分布于交通不便、相对边远的地区,区域集聚度较低,产业关联性较弱,加之省内地形复杂,货运铁路不发达,农产品运输主要依靠公路交通。疫情期间实施公路交通管控,导致省内一些农产品产区形同“孤岛”,影响了应季农产品向省内外中心城市消费市场的正常运输,进一步加大当前农产品保供给的难度。

  第二,绿色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足,绿色农业标准体系需要健全。我省农业经营主体仍以小农为主,经营方式粗放,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难以适应绿色农业标准化的市场供给需求。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绿色农业开发的相对较少,且普遍不具备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初加工能力。在疫情防控下,农村集市暂停、农业经纪人难以到地收购,导致分散经营小农所依赖的传统销售渠道受阻,而非标准化生产的产品尚未达到大型商超、农产品电商等销售渠道的基本标准,因此面临滞销困境。而此外,目前我省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仍不健全,绿色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仍需提升,全程质量监控、检测体系、执法问题尚需统一协调解决,绿色技术标准能否被广大农户所接受与应用也尚待考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绿色农产品的质量提升。

  第三,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滞后。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当前我省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整体滞后,产后环节仍存在明显短板,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产品预冷和储藏保鲜能力不足,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破解,能够从事果蔬清洗、分级、拣选、包装、预冷等产地初加工的企业和经营主体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构成此次疫情中导致大量农产品滞销的关键瓶颈。

  第四,绿色农产品经销渠道亟待拓展。此次疫情中,农产品线上营销因“无接触”销售与配送的优势,在此特殊时期成为城镇居民购买农产品的重要渠道。消费者线上采购农产品的消费习惯也在此特殊时期得到快速培养,为农产品销售“线上线下全渠道”开拓提供重要机遇。然而,我省农产品线上销售的占比仍然较低,尽管许多实体商超顺势依托微信群、QQ群等临时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并开展配送服务,但规范性不强,保障性有待提高。

  统筹产销加快推进我省绿色农业发展

  针对此次疫情对我省农业形成的上述冲击和挑战,应统筹产销建设,补足短板,从以下方面加快绿色农业发展。

  第一,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绿色生产能力。持续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的宣传动员和技术指导服务,提升绿色农产品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强化绿色优质农产品持续有效供给能力。大力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绿色高效特色种养业,按照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导向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创建标准化生产基地。鼓励有条件的新型经营主体向产业链中后端拓展功能,深度参与农产品流通、加工、营销等环节。

  第二,加强产地市场体系建设。一是合理规划绿色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烘干中心、物流体系布局,在绿色农产品相对集中的村庄新建一批田间市场、集配中心,配备产品清洗、分拣、烘干、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设施和储藏保鲜的冷链设施。二是加大对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以新建、改建或租赁等方式增配保鲜、贮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备和冷藏保鲜设施,开展产地商品化处理。三是统筹安排各级财政涉农资金对冷藏保鲜设施设备给予补贴,并在建设用地、农业生产用电等政策上予以支持,持续增强农产品生产供给弹性和抗风险能力。四是引导加工企业在绿色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原料基地、加工基地,推动农产品加工产能向乡镇集聚,促进绿色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扩大省级城乡高效配送试点范围,加快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

  第三,拓宽绿色农产品营销渠道。一是建设绿色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的产销对接服务平台,及时发布绿色农产品上市信息和采购需求信息,有效促进供需信息对接。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活动,组织绿色农产品经营主体参加展示展销活动,为小规模生产者和贫困地区参会主体提供展位费用补贴。二是积极推动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电商平台等流通企业深入产地开展产销对接活动,促进与产地精准对接,以订单农业、产销依托、股权合作等方式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三是大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扩大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覆盖面,加快电商企业与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产销对接,设立绿色农产品销售专区。积极开展电商经营培训,指导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电商运营能力。

  第四,积极创建绿色农业品牌。一是实施绿色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创建一批“川字号”绿色农产品品牌,构建涵盖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多层次的绿色品牌体系,加强品牌宣传和运营。二是重点支持生态环境条件优越的贫困地区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和森林生态标志产品示范基地。支持贫困地区积极参与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对其认证登记费用给予补贴,使绿色农业成为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重要支撑。

  第五,加快绿色标准建设进程。一是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健全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收储运销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推动建立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广泛开展绿色产品认证。二是加快推进全省绿色农业地方标准、技术规程以及质量监管制度建设,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森林食品基地。三是实行全链条信息化质量监管,加快建设省级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将追溯体系建设与供应链、农村电商、产业扶贫等协同推进。四是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快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贴标上市制度。

  第六,建立绿色兴农专项基金。一是政府设立绿色农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财政、金融、担保和保险协同推进机制,引导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绿色农业发展。整合惠农资金和涉农补贴,最大限度发挥惠农政策的绿色导向作用和激励效应。二是支持金融机构不断丰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积极满足绿色农业发展需要,打造绿色农业信贷投放增长点,积极探索与绿色生态农业保险联动的合作模式。

  第七,建立绿色农产品监测预警机制。在全省推行以县为基本单位建立绿色农业资源台账,结合全省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测网络,优化农产品生产、市场、消费信息监测体系,定期发布全省绿色农产品监测预警报告,制定水稻、生猪等重要绿色农产品供给应急保障方案。建立绿色农产品滞销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动员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产品应急销售。(作者郭晓鸣 骆希 王萍 单位分别系四川省社科院、四川师范大学)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