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谨防“薪酬保密”成为侵权利器
http://www.scol.com.cn(2020-1-6 8:14:4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红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涉及工资、奖金的话题总是格外引人关注。记者采访了解到,有不少公司将“禁止私下交流工资奖金”写入合同,甚至还有公司让员工签订收入保密协议,明确违反者将被开除。如此一来,打听同事工资由“会不会”变成了“能不能”。(《工人日报》1月6日)

  眼下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对于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企业职工来讲,盘点一下一年来的收获——薪酬,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谈资。然而,现实语境下有些企业在盛行着一种“潜规则”——员工之间不得互相打探薪酬,否则将遭到开除和辞退的厄运。笔者以为,这种漠视职工权益的做法,不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不说,更不利于新形势下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

  谨防“薪酬保密”成为侵权利器。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职工在同一单位工作实行同工同酬。也就是说,在同一单位干同样的工作得到的报酬应该是一样的。然而,现实语境下有些企业将员工的报酬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干着同样的工作,得到的报酬却差别很大,严重地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这种无厘头的“薪酬保密”说白了就是按照亲疏关系定分配的“任人唯亲”,理当摒弃。

  不错,由于每个人在企业的定位不同,承担的责任不同,薪酬存在差异无可厚非,这也是多劳多得的一种体现,但是在工资分配上不能差别过大。贡献大小可以从绩效工资上体现出来,而不能让人总是“雾里看花”,员工之间不能互相打听薪酬,薪酬分配成了另一种“哥德巴赫猜想”,这不是一个企业应有的现代管理手段。

  从另一方面讲,薪酬公开透明也是对职工知情权的尊重。国有企业也好,私营企业也好,一个现代化企业必须蕴涵人文情愫,企业要想有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就必须懂得尊重职工,员工是企业的主人,而不是只会干活的机器,某种程度上讲,薪酬发放是否公开透明,直接考验着一个企业的人文情怀。再者,“薪酬保密”搞得神神秘秘,无疑会导致员工之间互相猜疑,这不利于团队的合作与团结。

  薪酬公开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手段,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公开透明应成为企业的应有遵循。人为地设置种种“保密条件”,对于互相打听薪酬的员工进行开除辞退处理,更是于情于理于法都有点说不过去。试想,一个企业职工连自己的薪酬都不能过问,这样的企业还有人文情愫可言吗?员工还有好的未来吗?谨防“薪酬保密”成为侵权利器应成社会共识。(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