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李鬼”APP坑害消费者,谁该担责?
http://www.scol.com.cn(2019-12-10 8:24:0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丁家发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今年“双11”,沈阳的张文柏网购时遇到“李鬼”APP,不仅被骗了购物款,还经常接到各类推销电话。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APP数量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一些与官方APP名称相近、图标页面相似的高仿APP窃取用户个人信息、骗取钱财的情况也频频发生。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李鬼”APP真假难辨、禁而不止,已成为威胁“指尖安全”的一大隐患。(12月9日《工人日报》)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支付已成为一件平常事,手机购物、挂号看病、处理罚单、生活缴费、买火车票等等,在手机上通过APP就能轻松搞定,方便又快捷。然而,五花八门的APP令消费者难辨真假,稍不留意就会落入“李鬼”APP的圈套。“李鬼”APP坑害消费者,究竟谁该担责?笔者认为,公安、网信及手机应用市场等相关监管部门应该扛起责任,从源头上严格管控,将“李鬼”APP踢出网络市场,从而保护好消费者“指尖安全”。

  早在2015年,360公司发布的《安卓手机应用盗版情况调研报告》显示,在抽取的10305款正版APP样本中,平均每款正版APP就对应92个盗版APP。而到了2018年,360公司发布的《2018年双十一网购安全生态报告》显示,1个月时间内虚假仿冒主流购物APP的数量接近4000个,“李鬼”APP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由于“李鬼”APP与官方APP差别不大、真假难辨,使得后台程序盗刷用户银行卡、泄露个人信息等问题频发。沈阳张文柏“双11”下载据称能提供内部优惠券的APP,其页面设计跟正规的几乎一模一样,经过一系列细节“比对鉴定”,他认为此款APP可信,于是下单购买产品,最终还是中了招,本来想省点小钱,不料血本无归。可见,“李鬼”APP具有很强的欺骗性,消费者一般很难甄别,网络市场只要充斥着“李鬼”APP,消费者上当受骗就难以避免。

  显然,防范“李鬼”APP仅靠消费者自己小心,往往防不胜防。目前,APP制作门槛并不高,网上很多APP制作商家都能提供一站式、全套服务,价格在2万~5万元之间,甚至还包括刷评论服务,评论价格为每条0.5元~2元。而“李鬼”APP只有出了事,才会追究责任,否则一般被发现后除了下架,对于高仿APP的研发者、经营者并没有严厉的处罚措施。由于处罚力度太小,违法成本低,打假速度远远赶不上造假的速度,“李鬼”APP下架后,又迅速“改头换面”重新上架坑害消费者。“李鬼”APP一日不除,消费者“指尖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笔者认为,打击“李鬼”APP必须从源头严格管控,才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治本之策。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规定,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因而,手机应用市场应严格审核,把“李鬼”APP拦在门外,以尽到审核、安全保障的义务,否则就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同时,公安、网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要强化联合执法,依法严惩“李鬼”APP的研发者和经营者,轻则以不正当竞争行为追究责任,重则根据不同情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盗窃罪等追究刑事责任,课以重罚加大违法成本,从源头上将APP踢出网络市场。此外,消费者也应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不要被“李鬼”APP所谓的小恩小惠所迷惑,下载APP一定要选择正规应用平台和正规官方软件。

  总而言之,要多管齐下共治,让“李鬼”APP在网上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彻底铲除“李鬼”APP的生存土壤和空间,消费者的“指尖安全”便无忧无虞。(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