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破解实习不实该烧哪把火?
http://www.scol.com.cn(2019-12-27 8:12:0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全林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寒假将至,各地高校纷纷着手开启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高校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全方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式,但在一些地方,务虚不务实、形式大于内容等现象也时有发生。(12月26日《人民日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意味着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尤为重要,但实际情况是,大学生实习早已流于形式,只需要找企业或某单位在表上盖个章,就可以拿到学校交差。大学实践课的虚脱,有多种原因,但在思想上不重视,缺乏过硬的体制机制,才是根本原因。

  大学生上好实践课,离不开实践基地的支撑。但往往实践基地只是挂个牌子,有其名无其实,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仍在与结合度不紧密,两张皮,没有构成实质的利益关系,抑或所谓实践基地本身就是一个空壳,缺乏可用于实践的物质条件。有些实践基地,虽然企业与学校有签约,但没有形成产学研一体化,除了一个牌子,并无什么干系。还有一些实践基地,是老师凭私人感情联系的,很难持之长久。学生去实践几次,就渐渐变得有名无实了。

  对于大学生来说,实践课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必不可少的功课。尤其工科学生,更需要通过实践课打通学有所用。实践课要名副其实,不能靠打游击,作为学校应该建立完整的产学研链条,也就是说,得有自己的企业。同时,还要有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的专门教师,这些承担实践课程的老师,应该作为一个专技门类,其考核也应与教学系列的教师有所不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贯通体系,才能确保实践课真实践。

  事实证明,仅靠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是不靠谱的,由学校通过各种途径联系的松散型的实习基地也难以实至名归。实习效果较好的是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包括“订单”合作、产学研联手、顶岗实习、校企共建等模式。这些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校企双方长期保持“平台对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生发展”,也就等于是校企双方联合办学育人。这样一来,作为学校培养的学生管用,生源充沛,名气人气双旺;作为企业,不缺研发的技术力量,也为人力资源找到了稳定供源。相互借力,良性发展。

  总之,实习基地的选择并非一厢情愿。学校建立实践课基地主要是出于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而企业并没有为社会培养学生的法定义务,让其乐意接收学生实习,必须要得到一些甜头,才会有动力。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这样的实践课基地才能货真价实、行稳致远。只是依赖人际关系,或个体随机性的实习,个中缺乏责、权、利维系,肯定难以做到规范,更难以保障学生实习的效果。只有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合力共建,形成利益捆绑,才能保障各类实践课基地的有效性和长期性。(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