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莫让“到此一访”式扶贫寒了群众心
http://www.scol.com.cn(2019-12-6 14:24:5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江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机关干部包保贫困户,一人联系几家,定期上门访贫问苦,帮助找穷因、挖穷根,既帮输血、又促造血,本是行之有效的精准脱贫手段,也是机关干部下沉农村调研的重要方式。(12月6日 人民日报)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些地方为了保证干部“结对”帮扶群众工作落到实处,硬性要求每名包保干部每年登门访贫次数必须不少于几十次。结果,为了“凑数”完成考核任务,一些包保干部“无事也登三宝殿”,陷入形式主义怪圈,反而让包保干部和贫困户双方都苦不堪言。

  干部“结对”帮扶贫困群众,肯定需要实打实地走村入户,深入到贫困群众家里去,和他们同坐小板凳,同喝大碗茶,在交心谈心中,把未来的产业发展目标找准,把发展的思路理清,把发展的困难想好,这对打好脱贫攻坚战,肯定是大有益处的。政府为了给包保干部套上“紧箍”,规定一个走访次数,本也容易让人理解。但凡事过犹不及,规定走访的次数太多,就可能适得其反,甚至出现“到此一访”式扶贫走访。

  站在贫困户群众的角度来看,有事没事,帮扶干部三天两头往家里跑,如果群众有需要帮助,或者帮扶干部有技能技术等指导、有方针政策要传达,你来很好,如果没有具体事项,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来了而来,农村群众心里肯定有意见。干部来了,他们至少需要放下手上的工作,和帮扶干部交流交往,如果没有具体的事项,大家纯粹是东拉西扯,无话找话,这样的劳心费神的交流交往,肯定让他们心烦。你这样“到此一访”式走访,还不如不来。

  站在帮扶干部的角度来看,走访扶贫是政治任务,一旦次数不达标,即使帮扶取得实效,也完全有可能被问责追责。而走访扶贫的次数够了,甚至超出规定次数,即使效果差强人意,往往会得到原谅,毕竟态度没有问题。于是一些帮扶干部三天两头往贫困户家跑,即使知道贫困群众有意见,但还是一如既往,装聋作哑,走访、拍照一样不少。他们也知道这样“到此一访”式扶贫不但没有多大实效,甚至可能因为这样的形式主义,寒了贫困户群众的心。

  基层干部走出机关大院,走村入户深入群众,帮扶群众,是好事实事,但走访要有目的意义,不能为了走访而走访,为了“凑数”“留痕”而走访,这样“到此一访”式扶贫,完全可能寒了群众心。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