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鸡娃”何以成家长圈流行病?
http://www.scol.com.cn(2019-11-17 9:34:2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维扬书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几年,“鸡娃”成为大城市家长们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意为给孩子“打鸡血”。这种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以及课外班、兴趣班,不停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被家长们喊作“鸡娃”。(11月15日《工人日报》)

  近年来,“鸡娃”成大城市家长圈流行病,大致原因有三:

  一是误解。时下大多数家长虽然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对教育规律知之甚少。近年来,从教育部到地方教育部门都在致力于推进教育公平,如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公民同招等,并推行减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强化政府管理监督,可是有些家长却误认为没有足够的学业压力,减负是不是就是制造学渣?于是乎学校减负、家长增负就成了社会“新常态”。本月14日教育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就学生减负问题明确指出:学生完成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是应尽的学习义务,合理的减负是学生开发智力、激发潜力、锻炼能力的必要条件,这不应该视为过重学业负担,减负不是简单地降低课业难度,减少作业量,应按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科学减负,有增有减,优化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负担保持在合理的、适度的范围之内。

  二是跟风。在一家教育机构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培训课课间,家长们彼此分享育儿经:“我们报课不算多的,就数学、语文、英语、围棋和游泳。”“我家邻居给他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每周报了8个补习班。”真是“没有最多,只有更多”。10月末11月初是某知名教育机构老生续报、新生报名的日子,这几天家长们围绕报名的话题也多起来,谁家孩子考上了创新班?哪个老师的课最难抢?这些成了家长热议的话题。眼见得邻家小孩都去报名参加这样那样的培训了,哪个家长还能淡定?因为在家长看来,上不上培训班大不一样,如果班上其他同学都报了培训班,自己的孩子不报,成绩就有可能被别人甩几条街,于是你家报3个,我家报5个,他家报8个,培训班赚得盆满钵盈,说到底都是家长跟风造成的。

  三是焦虑。家长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以及课外班、兴趣班,孩子不是在培训班上课,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不少家长还患上焦虑症,有位孩子的母亲“不是在送大女儿补语文数学英语,就是在送二女儿学钢琴舞蹈和美术。我感觉我的梦想和渴望全都被两个孩子吞噬了。我对现在单调而麻木的生活有些失望,但是不敢轻易改变。” 家长之所以不计成本、不辞辛苦,都是源于对孩子学业和前途的焦虑,因为在家长看来,孩子成绩不好,就上不了重点小学,上不了重点小学就考不上重点中学,上不了重点中学就考不上重点大学,日后就会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落败,很多家长,包括高学历和高收入的家长,对教育的理解还停留在“教育曾经改变了自身的命运”这个自我经验之中。

  正如教育专家所指出的那样,父母对孩子有期望,有利于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前提是期望不能超越孩子的能力,不能因为父母的愿望是“希望孩子好”就可以上不封顶。减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家长“鸡娃”与学校减负初衷背道而驰,过度“鸡娃”,其结果只会事与愿违。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决定一生的成就和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教育就是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我价值。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