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教师家访贵在适时适式而为
http://www.scol.com.cn(2019-11-7 8:20:1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全林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一条福州市教育局公开回复家长疑问的帖文,在网上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和讨论。家长发帖问:学校为何放着电话、微信等通讯便捷的方式不用,反而安排入户家访,并直指入户家访“耗时”“没必要”,质疑这是一种形式主义。(11月6日台海网)

  2014年,福州市教育局就下发文件,要求学校原则上每三年对学生完成一次普访,家访情况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和教师年度绩效的考评范围。今年9月,又出台《福州市中小学家访工作规定(暂行)》,每名学生家庭每学年至少接受2次家访,其中入户式1次、“一对一约见”1次。依笔者揣测,家长未必真的反对家访,而是反对“一刀切”行事。

  老师家访的目的是沟通信息,交流看法,家校合作共同把教育工作做好。到不到学生家里去,只是一个形式,如果不到家里去,也能达到目的,那就没必要非到家里走一遭。家访本身不是任务,而是完成任务的手段。如果把家访当做任务来抓,就有点本末倒置了,说是形式主义也不为过。

  如今的情况,与以前已大有不同。城市的学生居住分散,老师居住也很分散,师生未必在一个片区居住,且小区里大多设有门禁,登门家访的确很麻烦。老师家访一次,甚至需要来一个跨城之旅,这肯定不现实。再者,老师到学生家里去,人家要腾出时间接待,也是给家长找麻烦。有的家长工作繁忙,甚至回家吃饭都很少,约家访的确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如今社会节奏变了,很多老同学、老朋友聚会都不在家里,连邻居间串门都少了,老师家访自然也应因时而变。

  不到家里去,并不一定影响交流沟通。新型社交方式的出现,让传统实地走访的家访形式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隔空”的沟通与交流。有人质疑,家校、师生、家长之间联络方式的改变,是否会让家校感情沟通打折扣、联系师生的纽带断裂,使师生关系变得疏远,其实这是多虑了。一部手机,改变社会。作为师生都不可能置身世外,不受影响。

  当然,面对面的交谈则更深入、更真诚,也不该一概弃之不用。根据条件和实际需要,个性化地开展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仍然值得提倡。如果不分差异,要求每生必访、访必入户,实在无此必要。福州的《规定》强调,学校应加大对学困生、辍学生、单亲和遗孤学生、生理心理残障疾患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等特殊生入户家访的频次,对这样的特殊群体,多一份关怀,不能说是多余。

  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因生制宜的选择沟通方式,不能片面取舍,更不能给某种沟通方式来个“一刀切”。理性的选择应该是多条渠道、多种方式并举,因情而行,适时而为。那种把老师家访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摊派的形式主义,肯定不合时宜。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