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减负不只是“家长签字”那么简单
http://www.scol.com.cn(2019-11-6 8:02:0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全林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当前,各地都在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时不时能见到一些新举措出台。从严控课堂时长、校内考试次数,到整治校外培训,再到减少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减负“武器库”里东西越来越多。看上去每一项举措都有助于减负,但实际情况是学生的负担有增无减,家长们得花更多时间辅导孩子作业,课外培训也越来越热。(11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

  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出台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要求各省份结合实际出台落实的具体方案。2019年10月28日,浙江发布了《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被称“减负33条”,特别提出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拒绝完成剩下的作业。此一举措引发观众热议。

  教育机构近年来确实一直在减负,但从实际情况看,学生的负担仍然比较重。浙江的减负方案出发点是好的,但学生面临同龄人的竞争,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化解,家长予以加码肯定在所难免。正是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一直存在,很多家长产生焦虑,才像赶场似的把孩子送进各类补习班。

  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整治校外培训、规范竞赛活动,教育机构也积极改进育人方式、做好课后服务,但不少家长的“拼娃”心态仍然根深蒂固。为什么家长要“拼娃”,说是“剧场效应”造成的,因第一排观众站起来,后边的观众就也跟着站了起来,这样的推论只是一种想当然。

  毋庸讳言,中小学生减负需要一场观念的转变,但把负担减掉,还真不是观念一变那么简单。比如家长要分清“课业”与“负担”,把正常的教育教学,与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额外加码区分开来,这并不难。问题在于,在升学环节,许多规则并不是按部就班,而是花样百出,为了应付“难题”,家长不得不多准备几招。

  家长对减负的意义并非一无所知,之所以超强度“填鸭”,说到底还是那种怕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在高招方式不变的情况下,任何减负政策都是治标不治本。虽然课业压力小了,可是近年来的中考高考难度却越来越大了。事实上,分数竞争所导致的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已经超出了单个的教育机构和家长的解决能力。如果考试制度不改变,那么减负推行起来就很难。大家都想在考试中拿到高分,学校减负了,那就要去校外补习班上课,负担反而会更重。

  显而易见,破解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难题,需要引入科学的绩效观,打破“分数至上”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应当从教育评价机制上深化改革,克服唯分是举,充分发挥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评价的作用,从“育分”转为“育人”,引导家长和学生做出符合教育规律的选择。有了科学的评价选拔体系,作为家庭才会克服攀比心理,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在尊重生活规律和孩子个性的前提下务实发展。

  各种新规定、新政策不断推出,但学生的负担却并没有明显减轻。从中不难看出,中小学生减负很难单兵突进,需要教学和招生协调联动方能奏效。按照有关要求,各地正在探索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同时,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普通初中。只有在升学环节,注重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考察占比,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不以偏题怪题难题论英雄,中小学生减负的梦想才能成真。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