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尊师“有礼”更要“有道”
http://www.scol.com.cn(2019-9-10 7:48:1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安星予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35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在教师立法立制、素质提升、职业发展、待遇保障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国上下积极贯彻落实,着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着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切实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9月9日 澎湃新闻)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积蓄传承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全党全社会以“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的精神,大兴“师道既尊,学风自善”之风,大为“师严道尊,民知敬学”之举,让绵延不断、经久不衰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事实上,每逢“教师节”前后,各地区、各层级的学生及其家长,总会以各种形式向老师表达敬爱之情,正是“礼轻情意重”,一张暖心的贺卡,一支芬芳的鲜花,一封学生亲手书写的信笺,不仅是教师节最感人温暖的点缀,同时也是将“尊师”的传统和理念延续传承下来的载体。然而,表达尊师重教的敬爱之情本无可厚非,但这样的“善举”若是成为了家长之间互相攀比、借机奉承拍马的手段和途径,那这样的“尊师之道”便悖于初衷、逆于传统,收下贵重礼品且心安无碍的“老师们”,便更让“师者”一职“变了味”。

  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社会明文的不断演变,古时“事师之犹事父也”的观念在当下愈发多元化、开放化的社会价值理念合集中,悄然发生着变化。曾经对“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的推崇与顶礼,也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单纯的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尊重和认同。然而,若是将这种“尊重感”体现在送礼多少、贵重与否之上,便是将“敬重”二字,硬生生写成了“亵渎”。

  尊师亦要有道。那么,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赋予“尊师”这一源远流长的传统更具历史意义的内涵,如何将新形势下的“尊师重教”传承的更具时代精神,才是推动整个教育行业以及社会文明持续进步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就尊师敬长而言,再贵重的礼品,也不如切实提高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尤其是在具体的评聘职称、提高薪资待遇、完善住房、医疗等福利政策、改善教学条件等方面的成熟和进步,才是真正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从业热情,进而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的有力催化。

  首先,从社会层面来看。持续推动教育行业氛围,不断创优教师从业环境,发展完善各阶段、各类别的教育教学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机会,扩宽教师招考、从业渠道,让更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保障教育人才资源的合理优化,是重中之重;其次,继续深化完善关于教师职业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在全社会形成“为学莫重于尊师”的鲜明价值导向,才是从根本上保障、平衡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行业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有力抓手。

  再者,从教育从业者自身而言,要时刻谨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多么神圣的超现实意义,要始终明白,对于社会发展而言,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对于对学生而言,教师则又是其智力开发、个性塑造、人格养成的组织者和培育者。要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职业使命,明白自身业务能力、道德水准的好坏,关系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质提高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民族的兴衰与否。因此,教师本身秉承以德修身、为人师表的从业理念,坚守道德底线,才是真正为教师这一职业获得尊重与赞誉的根本遵循。

  爱如海大,润泽天涯。教育,始终是护航下一代能够扬帆远航的“压舱石”,尊重教师、尊重教育,应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准则,但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切不可“乱了规矩”。正是“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未来,愿教育有方可依,尊师有道可循。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