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儿歌“一分钱”变“一元钱”让人忧思
http://www.scol.com.cn(2019-9-9 7:59:5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王军荣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一张截图在朋友圈流传,那首著名的儿童歌曲《一分钱》被改成了《一元钱》。有人感叹,时光飞逝,过去的“一分钱”成了“一元钱”;也有人质疑,这样改编经典,难道不是恶搞吗?(9月8日《扬子晚报》)

  经典的儿童歌曲《一分钱》被改成了《一元钱》,钱是“涨价”了,却失却了原有的韵味,看似戏谑的“改动”,背后却透着儿歌的困境,让人忧思。儿歌的创作何时再次走向辉煌?

  或许是有人因为无聊将“一分钱”改“一元钱”,或许是因为觉得一分钱现在很难见到了,改成“一元钱”会更好。然而,这么一改变,一方面体现了对儿歌创作的不尊重。毕竟“一分钱”表现的是孩子的天真无邪,与钱的多少没有关系,同时,也是不懂儿歌的表现。当然,改编者只是纯属“个人意见”,也只是一种“自以为是”,并不会被广泛认可,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儿歌创作的匮乏,如果有更多更好的儿歌流传,有何必想着将“一分钱”改成“一元钱”呢?毕竟这么做,显得弄巧成拙,让人尴尬。

  儿歌“一分钱”出自国家一级作曲家、著名音乐家潘振声之手。他创作了一辈子儿童歌曲,但也看到了儿歌的困境,他看着孩子们没有可以争相传唱的歌,每次看到一些歌唱比赛上孩子们唱着大人的歌,满口“情爱”,潘振声就觉得忧心忡忡。因此,他晚年时仍然创作不辍,历时4年积累出《56个民族新儿歌》等作品。然而,这样为孩子创作歌曲的音乐家还是太少了。我们都知道,五六十年代儿童歌曲是由当时国家一线的词曲作者创作,国家一线媒体传播,创作传播过程快节奏、高水准。但现在一线词曲作者中大部分人未将儿童歌曲列入创作范畴,虽然有热心于儿童歌曲创作的人又热情有余,水平有限。更重要的是,一些儿童歌曲用成人的思维谱写,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充斥着标语口号和套路化的技巧,却缺少真情实感和童趣童真。将“一分钱”改成“一元钱”就是典型的一例。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的学习多么快乐”……经典儿歌不该只是“旧儿歌”,本来,每一个年代都该有经典的儿歌出现,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典儿歌,但事实上,孩子们并没有那么“幸福”。要改变困境,要有更多高水平的词曲作者潜心创作,能够走进孩子的心灵。这需要创作者有高尚的情怀,也需要营造出良好的创作氛围,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动力为孩子创作更多的儿歌,让每一个年代的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经典儿歌,成为一生的精神财富。(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