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让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活力
http://www.scol.com.cn(2019-9-24 10:27:4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付彪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又来啦!今日,四川省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在郫都区战旗村拉开帷幕,同时各地还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据悉,本次主会场活动包括三大内容,分别是“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摄影作品展和成都市、郫都区农业农村发展成果展”“‘庆丰收消费季’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优质特色农产品展示”“‘大地欢歌、丰收印象’——田园文化展示”。(9月23日《成都日报》)

  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农耕文化历史悠久。从4500年前的宝墩文化到西周时期,成都平原开始种植作物;从西周到秦朝、从汉代到现在,“天府之国”的桂冠镶嵌在四川盆地并沿用至今。王勃入蜀感叹“优游之天府,宇宙之绝观”;李白写下“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杜甫称赞“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农耕文化一直植于四川人的文化基因里,浸润在巴蜀儿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中。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农耕文化的记忆逐渐淡化。“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丰收节蕴含着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唤醒人们对农耕文化的记忆,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近年来,留住乡愁情怀,守望心灵家园,成为社会共识和时代呼声。特别在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针对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利用提出后,社会各界对于农耕文化的关注度更是大为提高。中国农民丰收节天生具有农耕文化的基因,我们要以节为媒,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根与魂,深刻阐释其时代赋予的精神文化价值。

  要着力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加快收集、整理各类传统农耕文化资源,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农具、古物种、农牧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宗教家族文化等,建立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保护区,深入挖掘其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通过各种新媒体、虚拟现实技术手段以及节庆活动等载体,让传统农耕文化“活”起来。

  要探索利用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以农民丰收节为契机,坚持塑形与铸魂并重、欢庆与教化并举,以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方式、表现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等,营造新时代核心价值体系、高尚道德情怀和奋发欢乐氛围,引领人们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乡愁,形塑心灵家园的精神魂魄,培塑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

  回望过去,中华民族一直是人类文明的引领者,靠的是中华农耕文化的世代延续。进入新时代,我们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还须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化,展现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和新时代的精神风貌,让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活力。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