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内部病床调剂使用是一种不错的共享模式
http://www.scol.com.cn(2019-8-21 7:56:4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堂吉伟德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为了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西安红会医院推出的“共享病床”受到了关注。为了更合理地安排病床,闫亮说,在病区有空床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会有选择性地安排床位,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其他病床,比如儿骨科的病人,病症比较轻的患者可能安排在妇产科或是眼科住院,如果是老年患者,可能就会安排在心内科、神经内科等有救治老年患者经验的科室。(8月19日《北京青年报》)

  医院病床大多采用分科室的界限设置,主要是便于治疗与护理,比如儿科的病人,就不可能安排到骨科去住院,妇产科的也不会到神经内科。此种边界清晰的安排充分体现了专业性,有助于厘情责任和提高效率,属于一种通行的做法。然而,医院内部也有科室的冷热,即便是患者一床难求的名医院大医院,内部同样会出现极大的分化,再加上部分科室的季节性特征十分明显,比如气候多变或者出现了较大范围的流行性疾病,一些科室就会出现短时间的资源严重短缺。同样,遇到较大灾情或者灾难等突发情况,整个医疗体系都会陷入资源超负荷状态。

  种种因素,则会造成在医院内部,一些科室的病床处于严重短缺状态而“一床难求”,只能采取不断临时加床的办法来解决急危险重的问题;另一些科室的床位则相对宽松甚至处于闲置状态,形成事实上的“资源浪费”。如此巨大反差的形成,既暴露出了之前按科室设置病床的弊端,又表明原有资源调配和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形势的需要。界限分明可以体现独立性,但也会形成“划地为牢”的樊篱,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共建,达到“一盘棋”的综合利用的效果,影响了既有资源的整体使用效率,也不利于内部的充分性挖潜。打破医院内部的科室设置病床的界限,实行整体性调剂和分配的办法,用共享去替代独享能提高医院病闲的使用效率,增加其接待病人的能力,减轻了患者排队或者等待过程中的成本,能极大改善“看病难”的民生痛感。

  其实,这种模式并非红会医院的独创,在一些地方已先行先试并建立了更为完善的共享模式,比如早在2013年,北京试点住院服务中心,在9家知名医院开展试点,打破科室界限实行混搭,把全院的床位综合协调进行调配,提高床位的使用效率。在缓解住院难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住院前检查等一系列的人性化住院服务。从试点来看,这样的打破不仅是病床的按科室设置所形成的障碍,更有效的盘活了局部性资源,更在于优化了内部的诊疗流程与业务构架,在实现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资源优化组合后,提供了更为优质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提高了医疗的社会满意度。

  更大层面的共享则是较为普遍的医疗共同体,彼此之间实现检查结果的互认,医疗资源有限度的共享。不过,受利益因素的考虑,院际之间的壁垒很难真正被打破而实现共享化,但通过联合开办或者优化组合的方式,在寻求利益共同的基础上,实现更大层面的医疗共享与共用,则是必须破解的难题。

  时下最常见的现象是,大医院累死,小医院饿死,三甲医院人满为患,二级医院以及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极为普遍,冷热不均也造成了资源利用的极其不对等。借鉴医院内部病闲共享的模式,组建住院服务中心的“集中化管理”,以政府卫计主管部门、医保机构或者行业组织牵头,通过顶层设计的方式,统一组建综合性的医疗资源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内或者跨区域的资源共享共用,应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作为,比如除了开展联合诊疗,或者业务指导之外,也可以在就近的原则基础上,两所医院的资源实行共用,如甲医院的医院看病施方,却在乙医院的病床上接受护理。当然,也可以按照医药分家的原则,组建区域内的病床管理与使用中心,打破科室或者院际的界线,实现统一使用和统一管理。

  在互联网时代,共享病闲在医疗行业可以有更大的扩展,关键在于要破解利益因素的限制。技术层面的问题极好解决,关键在于观念与思路实现破题。内部病床调剂使用是一种不错的共享模式,如何将其切口价值最大化释放,使之有更高层面的拓展和更深度的推进,才是当下最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