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痕迹过重”怎么治?完善考核导向是“良方”
http://www.scol.com.cn(2019-8-8 7:51:1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安星予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自今年3月,党中央出台《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决定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以来,各地积极贯彻中央部署要求,在整治文山会海、改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需要注意的是,个别地区重痕迹轻实绩、重拍照轻实效、重材料轻实干的现象仍有存在,基层实际工作中“歪唱痕迹管理”甚至将“痕迹”当做“政绩”的现实情况,仍是制约着基层一线真正“减负增质”的“形式藩篱”。

  实际上,“痕迹管理”本是近年来新兴的党政机关绩效考核手段,现实工作中,拍照、材料、整理、编册等等,都是“痕迹管理”的常规动作和必经程序,每个单位、每名干部,是以何种方式、举措推动落实某项具体工作的,都可以通过即时文字和图片材料展现出来。然而,随着上级以督查检查“推工作”、任务层层“加码”而责任层层“甩锅”的歪风邪气日渐猖獗、部分地区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发挥失灵、以及个别党员干部“政绩观”出现了偏差,久而久之,便导致了少数基层干部“不问民声问材料”、“不重实效重拍照”,甚至将工作“痕迹”当做个人“政绩”来应对考核、评优等重大事项的“惯性”形式主义作风。

  入村进行扶贫工作,首要任务不是关心贫困户最近生活上有何难题,而是先“把表填好”、“照相留痕”;应对上级督导检查,并非以工作实效见分晓,而是以听不完的汇报材料、数不清的文字图片、看不尽的各类档案来交差了事;个人考核评优,亦以“个人事迹材料”、“日常工作存档”论英雄,而轻视了实干担当出真章的鲜明导向......皆此种种,俱是基层“痕迹过重”的表现,而这种“事事留痕”、不看实绩看材料的“痕迹管理”,亦是典型的给予了基层错误导向且与党中央相关精神初衷相悖的“形式主义”。

  众所周知,基层干部是党中央在一线地区的执政者、施政者和服务者,过度的“痕迹管理”必然会导致基层形式主义泛滥,甚至是基层干部“政绩观”出现本质偏差。若放任这股“痕迹风”野蛮生长,不仅从侧面上致使基层各项工作愈发“有痕无实”,更将直接消磨打击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使其因疲于应付而产生倦怠心理,从而导致基层地区在推进各项具体工作时流于表面、难以“落地生根”。如此一来,必然会对于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形成“官方阻力”,更从根本上影响阻碍了党的伟大事业在“末梢神经”上的稳步推进、通畅延伸。

  那么,要遏制住这阵刮偏了的“痕迹风”继续肆意而为,首要一点就是要理性、辩证的对待“痕迹管理”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坚持适度原则,不能上级刮什么样的“检查风”、基层就下什么样的“工作雨”;此外,不断改进完善督导考核办法,进一步强化结果导向,才是进行“源头治理”的根本步骤。在考核评价一个单位或个人的工作时,不能再以简单的看表格图文、听汇报材料以及“痕迹”的多少来作为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的标准,要纠正以往机械式的工作做法,做到必要的记录、台账要看,但关键要将实际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群众满意度是否合格、工作实绩是否到位作为检验工作的“硬性指标”;最后,基层党员干部自身要树立正确鲜明的“政绩观”,真正将“实干担当”的好干部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用“奋斗指数”兑换群众的“幸福指数”,切莫错把“痕迹”当“政绩”。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