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理论思考 >> 正文
围绕战略定位 推动四川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http://www.scol.com.cn(2019-6-6 8:40:59)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作者:骆玲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编者按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今年是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挂牌两周年,日前,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我们特邀专家学者给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四区一高地

  四川自贸试验区着力建设“四区一高地”——西部门户城市开发开放引领区、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先导区、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四川的战略定位凸显了四川发展的实力所在和开放目标的广度、高度与力度,符合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顶层设计的总体要求,体现了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

  四川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在新增企业数、注册资本数、货物进出口、改革任务实践等方面的贡献和成绩有目共睹,但在新一轮竞争中依然有不少挑战,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模式、新路径的探索任重道远。推动四川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对标四川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与建设实施方案所提出的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找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对标西部门户城市开发开放引领区建设,破解改革深水区难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建设西部门户城市开发开放引领区,意味着在制度创新上,要先行先试发挥引领作用,继续加强对现代政府治理、双向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和协同开放等五大核心制度的改革探索。首先,更加注重首创性探索和以扩大开放、培育功能为主的制度创新,以可复制可推广及有侧重点可落地实施为基本要求,在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体制、新模式和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深水区难题。其次,要进行系统性制度创新,建立起与区域经济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功能特色、空间布局等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此外,自贸试验区比拼中,营商环境是重要一环,要紧紧依靠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让制度创新红利变为区域经济拉动效应和入区企业的获得感。年初,成都市召开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对标世界银行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进一步设计高标准绩效评估体系,全面提升市场投资、政务服务、科研创新、人才要素、法治保障等环境竞争力,倡导社会各界树立规则意识,做制度型开放的建设者,就值得肯定。

  对标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先导区建设,以产业集群发展和市场主体集聚特别是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支撑

  体现“战略支撑带”作用,要以产业集群发展和市场主体集聚特别是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支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先导,打造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协同创新平台、科技产业孵化器和高端人才交流中心以及吸引海内外人才的创业基地。一方面,可借鉴广东“双自”联动经验,把自贸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对接起来,进而推动“双自”在资本上的联动,以制度创新破解科技创新瓶颈,以开放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高效配置,以技术创新为依托,以人才聚集为保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资源配置中心,吸引高质量外资内资集聚。另一方面,还要跳出“港口就是海港”的概念束缚,发挥四川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中的区位优势和空铁水综合交通优势,以及具有广阔经济腹地、五大万亿级产业、进出口贸易潜力巨大等综合优势,结合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政策高地等优势,内外联动发展,打造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国际商贸、现代服务等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积极探索自贸试验区升级扩容(扩区)和内陆自由贸易港建设。

  对标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建设,突破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制约

  依托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国际铁路港、中欧班列(成都)、“蓉欧+泸州港”班列以及“泸州-广州”“泸州—钦州”等铁海联运班列,以供应链思维和全球视野,努力打造以多式联运为核心的欧亚陆桥国际物流枢纽、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核心枢纽和商贸基地,连通东西双向开放通道。就长江黄金水道竞争态势而言,泸州港-宜宾港整合发展、协同打造长江上游(四川)航运中心势在必行。此外,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的开放大通道建设迫在眉睫,要重点推进成都经自贡至宜宾和成都经南充至达州(万州)两条350公里时速的高速铁路建设,加快天府国际机场和长江航运中心建设,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升级打造四川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形成航空、铁路、公路、水路无缝连接的“枢纽经济功能区”,贯通蓉欧国际铁路、长江黄金水道、东盟陆路交通的跨境物流大通道。着力打造多式联运监管和全程物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立高效无缝透明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

  对标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针对性开展差异化、特色化试验和集成式制度创新

  建设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是四川自贸试验区的最大特色。应继续以协同开放战略为重要抓手,推动国际国内制度型开放协同,即对标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复制及推广应用其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成功经验,同时开展差异化、特色化试验和集成式制度创新。加强自贸试验区核心区域、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域以及自贸试验区功能辐射区域的协同开放,包括三大片区之间及其与7个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之间要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机制互动与共赢发展,特别是要研究川南临港片区与川南城市群协同开放及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成都市“主干”与川南4市等“多支”协同发展机制,提升自贸试验区对五大经济区以及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在这方面,要坚持差异化发展,突出区域功能与产业功能特色。探索内陆自贸试验区与沿海、沿边、沿江产业和区域合作发展以及自贸试验区一体化协作的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共享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叠加的集成效应。

  对标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加强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是宏大的战略目标,也是中西部五个自贸试验区争先抢占的战略地位。四川想要获得此项殊荣,就必须面对其他4个自贸试验区的竞争与挑战。为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高水平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根据自身承载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及经济特点,对标国际竞争力最强的自贸区,以更高站位推进四川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更大改革赋权落地,在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制度创新成果、便利化水平、营商环境、金融开放创新、产业聚集效应等方面加快形成竞争力和发展新优势。要加大联动国家战略的制度供给,把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溢出效应转化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内陆开放水平的动力和成果,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集聚全球高端资源,争创国际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把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面向全球合作竞争的更高水平的“经济特区”。要加强与兄弟省市的协同开放、对接合作、优势互补,推动更多改革创新成果在中西部地区复制推广及落地实施。要与重庆自贸试验区联袂推动成渝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和新的增长极,为国家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国家战略的实施做出更大贡献。(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