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要有人情味,莫背人情债
http://www.scol.com.cn(2019-6-25 15:49:5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贾合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乡村要有人情味,但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让一些农民背上了沉重的人情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及有悖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的现象。(新华社2019-06-25 )

  何为“人情味”?“来而不往非礼也”“人有德于我,虽小不可忘也”,这是乡土中国礼尚往来的朴素观念。然而,今天在一些地方,这种朴素的“人情味”,早已异化成一种“人情礼”和“人情债”。

  可说,在一些农村大兴酒席之风,名目繁多,令人啼笑皆非,高考失利有“安慰酒”,甚至孩子没出生就有“保胎酒”;再是盛行“天价彩礼”,什么“万紫千红”、“新三‘金’”、“一动一不动”,这每一个名头下面都是数万、一二十万的金额;还有是还“人情礼”要加码,这次收人1000元,下次要还至少1200元……这样的“人情味”早已遗失殆尽,变成了让人载不动的“人情债”。

  “人情味”变“人情债”绝非小事,小则影响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大则可能酿成塌天悲剧,因此,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全面推行移风易俗,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值得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移风易俗,正确认识“人情味”,坚决杜绝“人情债”。

  “人情味”是甜,弥足珍贵。其实,人情的背后是人性,表现为一种真实的情义或心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些千古名句中记载的人情往来故事,值得我们品味。今天,礼尚往来成为人们相互之间的一种交往方式,婚丧嫁娶、添丁增口……亲朋好友都会相聚一堂,无可厚非,但推杯换盏中,品味的不是酒肉,而是难以磨灭的人情,正是在温情脉脉的人情往来中,才构建了稳固、良好的社会关系。

  “人情债”是苦,五味杂陈。变味的人情交往,势必陷入以“我”为中心的“人情漩涡”,甚或变成一种敛财手段、简单化成一种价格,而这种“人情漩涡”会越漩越大、越漩越快。比如有的人面对送出去的人情短期内没有条件收回,便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也要收回,于是这节那日,这寿那宴,“人情”名目繁多,人情债层层加码,越来越多的人不堪重负,只好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但事实上,我请你、你请我,最后能浪费在了舌尖上,花钱受累,没有赢家。

  “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一边渴望人间温情、一边抱怨人情寡淡,这样的现象恰恰在呼唤人情味的回归。要有“人情味”,莫背“人情债”,关键是要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间划出一条线,在社会上形成一个鲜明导向,什么是值得提倡的,什么是应当反对的。愿在这次乡村治理中,能够有效化解变味的“人情味”和沉重的“人情债”。让“人情味”回归本真,让“人情债”失去市场,让新农村新风习习。(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