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地评线 >> 正文
文明交流互鉴的亚洲之光
http://www.scol.com.cn(2019-5-16 10:42:1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闲语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这个草木生长的美好季节,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聚一堂,共襄盛举,为文明交流发展献计献策。

  文明如花,姹紫嫣红。人有人不同,花有几样红。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世界文明的大花园里,每一种文明都闪耀着自己独特的光芒,都点缀着这个美丽的大千世界。

  从《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到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再到长城、麦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吴哥窟等恢宏建筑等,这些文明经典不仅仅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而且也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注入了源头活水。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让不同的文明美美与共。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才能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人类文明才会充满生机活力。

  文明如水,柔和包容。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文明因多样而交流。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

  以中华文明为例。正是有了同其他文明的不断交流互鉴,才形成了自己的开放体系,才让中华文明更加辉煌灿烂。从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没有停下交流互鉴的步伐,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目光投向亚洲,文明交流互鉴更是薪火相传。从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到现在的“一带一路”、“两廊一圈”、“欧亚经济联盟”等融合发展之路,各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

  文明如辉,普照世界。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文明因互鉴而发展,交流互鉴的过程是一个创新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兼收并蓄、拔节生长的过程。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才能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尤其需要秉持创新精神,激发创新动力,拿出创新举措,增强文明自信,在先辈们铸就的光辉成就的基础上,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坚持创新发展,努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让文明之光普照世界,让文明成果惠及人民。(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