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无痛分娩”短板需靠完善制度推进

http://www.scol.com.cn(2019-5-13 7:59:4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刘天放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育是每个女性成为母亲前必须经历的一道关卡,但自然分娩带来的痛苦对于绝大部分女性来说都是身心折磨。今年,第一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名单公布后,让不少准妈妈们看到了“曙光”。(5月12日中国新闻网)

  人的生日常被称为“母难日”,有些产妇生产要在难以忍受的痛苦中被折磨数十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医学上的疼痛分为十级,分娩被普遍认为是介于九级与十级之间,令准妈妈们崩溃!当年发生在陕西榆林市绥德的“8·31”孕妇坠楼事件,使“无痛分娩”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该事件主要是孕妇疼痛难忍而导致。如果当时有无痛分娩这个选项,也许悲剧就可以避免。

  其实,“无痛分娩”已存在100多年,进入我国也有半个世纪,但目前我国无痛分娩率还不到10%,城乡差距明显。这表明,无痛分娩还没有深入人心,也没有推广好。无痛分娩被视为一项成熟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普及率已达80%甚至90%以上,可在我国却难以推广。值得注意的是,公立医院本应该是无痛分娩的主力军,但该服务反而是民营医院多,这是因为民营医院的自主灵活经营所致。

  无痛分娩难以普及有如下原因,一是麻醉师、助产士短缺;二是政策原因导致的医疗服务费没有纳入医保;三是宣传不到位,产妇及家属对无痛分娩使用麻醉后,能否影响自身或胎儿健康感到担忧。但主要原因,还是人力资源短缺,尤其是麻醉师。这一问题就连不少公立三甲医院都存在。妇产科没有专门的麻醉师,需要与其他科室共享,这就给无痛分娩设置了人为障碍。

  可见,无痛分娩难推广,不是“市场失灵”,而是制度存在短板。产妇及家属对无痛分娩的认识不足,可以靠科普来解决。但麻醉师短缺以及手术费收入与产妇花费上出现的不对称,必须依靠政策性措施来解决。对此,必须补足人才短缺,改善麻醉师、助产士待遇,并考虑将镇痛分娩视为基本医疗需求,纳入医保范围。

  总之,普及“无痛分娩”不能仅靠市场解决,更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而面对产妇的痛苦,对无痛分娩中存在的麻醉师短缺、收费标准、医院收入以及科普宣传等,都要靠制度来推进。如果制度设计有缺陷,难免会产生一系列的后续难题。由此,补齐“无痛分娩”短板需靠完善制度推进,如此才能减少产妇痛苦,实现预想中的“生育文明”。(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