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天府,不变中焕发着勃勃生机

http://www.scol.com.cn(2019-4-10 14:50:4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贾合祥
作者:贾合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4月8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网络名人走进天府之国”活动首站走进天府新区,这座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化新城获得集体点赞。(2019-04-08四川在线)

  蓝天白云下,兴隆湖面碧波荡漾;曲径通幽处,鹿溪河生态湿地莺飞草长。网络名人们首站就来到成都天府新区,看到车窗外茂密的行道绿植和鳞次栉比的高楼缓缓退后,几位网络名人不住感叹:“成都绿化真好,规划得真漂亮。”

  的确,今天的成都绿化、规划都很美。其实,成都之美是全方位的,已历久千年,被誉为千古不变之城。成都作为一座城市,其城址千古不徙,历劫不衰,在世界城市史上,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也不能不说成都的先人们,在一开始规划建造这座城市时,是多么的有先见和智慧。

  古老成都,在它千年发展过程中获得的诸多美誉美称,这在所有城市中恐怕也是罕见的。东汉时期因织锦发达获得“锦城”之美誉,西汉末年与洛阳、邯郸、临淄、宛城并称为“五均”,五代后蜀皇帝因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故又有“芙蓉”之称,直到宋代,因综合经济水平列全国前茅,时人又有“扬一益二”的评价,与有水运商港之利的扬州齐名。自2000多年前秦蜀太守李冰主持兴修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后,成都地区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被誉为天府之国。

  从历史的变迁中,我们不难发现成都千古不变的“秘密”。和谐包容,无疑四是其不变的“气质”。从历史上讲,数百年前湖广填四川,成都接纳了;数十年前解放军南下四川,成都欢迎了;近年外省和省内各地的人移居成都,本地人融合了。成都是包容的,同时又具有独立精神,有人说,“全世界在做什么,成都人不会随波逐流,该吃川菜,不吃西餐。”再看看,在世界创新纪录中,尤其是高新技术、现代建筑、前沿艺术、高端学术、流行音乐等领域,成都都不曾落后,而且无不成为抢先者,因此,成都成为最具创新精神的历史名城。其实,成都还是出艺术大家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引进世界艺术大师、艺术院团最多的城市之一,此为开放;成都还是前沿艺术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是为创新。

  可见,成都千古不变,只是城址的不变。实际上,成都是内里蕴含着巨大活力的一座最活跃的城市,“包容”是其能够长久的“气质”,创新是生存发展的“灵魂”。因此,成都千年走来,一直伴随着它的总是“美丽”二字。话说回到天府新区,于2014年获批为国家级新区,五年来,已形成“一心三城七镇”的城镇空间格局,其“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理念组团布局,无不体现出成都一贯的创新理念。敢于创新,就会有成果,如今,大数据、生物科技、高端制造、现代金融、创意设计、研发服务等高端产业已在天府新区开花结果,为成都带来了新的美丽和魅力,自然,也会让网络名人们也大开眼界,赞同不已。

  相信,天府新区必将在网络名人们的笔头与镜头中妙笔生花,成都之美,也会搭借网络名人们搭起的平台,更加美名远扬。成都,一个内外皆修的城市,注定了它的千古不变,也注定了它永远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美丽城市。(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