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别让“无声食堂”夺走孩子的“话语权”
http://www.scol.com.cn(2019-4-17 9:38:4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廖卫芳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浙江三门县浬浦中心小学推出“无声食堂”:学生就餐时不能说话,要加饭加菜用手势示意。“实行一个多月了,就餐时安静了许多,秩序也变好了,低年级段学生就餐时间缩短约5分钟,粮食浪费情况也有好转。”副校长林勇说道。然而,此举却引发舆论热议。(4月17日《市场星报》)

  这所小学推出“无声食堂”的举措一经报道,就立即引发舆论热议,其被热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无声食堂”到底是“好举措”还是有些“矫枉过正”上。

  其实,平心而论,这所学校推出“无声食堂”之举,其目的也就是避免学生在食堂用餐时大声喧哗而影响就餐环境,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文明就餐的良好习惯。应该说,其出发点和用意是好的。但笔者不禁想问:学生就餐时不能说话,要加饭加菜用手势示意,这种管理模式是否“僵硬化”?

  众所周知,学生在学校里,一般过着“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即教室-食堂-教室。在教室里,除了课间十分钟的“自由”外,学生几乎被“限制自由”,课堂里“被要求”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摘抄笔记、认真完成作业、不得交头接耳……等等。有的老师由于“抓得紧”、“管得严”、“敬业心强”,甚至连孩子课间十分钟的“自由”也给“限制”了,不是不让孩子走出教室,就是让孩子“争分夺秒”做作业。可以说,孩子在学校上课时间,或课间十分钟时间,几乎成了“无自由”的人。由于“忙学业”,很多孩子虽然“整天在一起”,却几乎没有时间“在一起交流”。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本来在一起就餐时间是“交流”的好机会,但学校却出于为了保证“就餐秩序良好”和“缩短就餐时间”等冠冕堂皇的“好意”而推出“无声食堂”之举,这无异于是在剥夺孩子们的“交流权”和“话语权”。说得重一点,是在剥夺孩子们的“言论自由”。

  其实,就餐时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一个最好时候,也是一种最好方式,很多成人喜欢边就餐边聊工作,或生意,但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也希望趁“用餐时间”和同学聊些共同语言。笔者以为,在食堂就餐时,只要孩子不是大声喧哗、大声争吵,不至于造成就餐环境嘈杂、无序,就完全没必要采取“僵硬化”的管理方式。试想,如果我们的老师们在食堂就餐时也受到“无声”的限制,会有何感想?可以说,这样的“用餐”完全成了仅仅为了“吃饭”而“吃饭”,这还有幸福感吗?

  孩子也是有思想的人。有思想,就需要与他人进行心灵碰撞,而交流是最好的方式。在当下“学习压力山大”的背景之下,孩子更需要一个释放压力的时间和空间。而在“学校时间”里,就餐时间是孩子们释放压力的一个最好时候。在这个时间和空间里,孩子们可以一边吃饭一边交流,谈学习,谈理想,谈生活,谈困惑……等等,既可以相互交流和沟通,又可以释放学习上的巨大压力。可以说,“就餐时间”应是孩子们一天里“最快乐”、“最自由”的时候了。

  然而,这所学校却力推“无声食堂”,把孩子原本就少的可怜的“快乐”和“自由”都给剥夺了。试想,孩子在学校里既无“快乐”,又无“自由”,就连难得的“交流时间”和“交流机会”也给剥夺了,这样的学校生活算得上“幸福快乐”吗?这样的学校教育算得上“成功教育”吗?这样的孩子算得上“健康成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因此,笔者以为,学校不妨站在孩子的“位置”和“角度”上,多些换位思考,少些“无声食堂”这样的“僵硬化”管理方式,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时间”和“成长空间”,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