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其糟粕”方葆“国风永存”

http://www.scol.com.cn(2019-4-12 8:23:4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安星予
作者:安星予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指出,不得以“国学”为名,传授“三从四德”、占卜、风水、算命等封建糟粕,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中国新闻网 4月11日)

  中华民族文脉绵延,优秀文化更是涵养中华民族道德体系、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精神家园。正如《贤良对策》述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且“此五常,不容紊”。酌古御今,不难发现,正是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灌溉浇筑了我们现代文明独有的精神标识。

  当下,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民众自身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与日趋增,文化自信更是进一步加强,在这种返璞归真的民族情怀中,“国学热”犹如一袭文化春风席卷了社会各界。然而,固本浚源、了解民族文化、继承弘扬优秀文化基因本是无可厚非,但正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当下,被利益所裹挟的国学传播却呈现出许多怪现状:有的披传统文化之皮,倾销成功学;有的借国学之名,宣扬“怪力乱神”。例如死灰复燃的“女德班”、无孔不入的“网络算命”、本末倒置的“假行僧”等等,俱是个别“有心人”假借推崇发扬“国学之名”而行“糟粕之事”,在宣扬传播封建糟粕的同时,肆意敛财,实现个人利益的餍足。

  诚然,社会民众以自发自觉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当然无可非议,但是在以时代发展作为背景下,如何传承国学、如何分辨其中的“精与糟”、“真与伪”,如何抵制不良思潮的反弹、衡量评判标准又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在弘扬传播传统文化之前,应做好的功课。我们提倡宣传国学“复古”,但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便是“革新”;我们了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精神信条,并非是要培养封建时代的君子贵族,而是要造就新时代的高素质国民;我们赞颂传统的“持中贵和、尊君重民”,更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体系;我们高举“国学国风”之旗,最终目的绝非是让封建残余思想回潮,而是要将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精粹提炼出来,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承接。若非如此,不仅对时代发展丧失了助力作用,更是让真正的“国学”瑰宝蒙尘。

  而今,教育部下发的《通知》要求,不仅是防止国学过分商业化的有力抓手,更为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健康、积极的传播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贵在细大不捐,贵在持之以恒,未来,传统国学的发展和革新必然相辅相成,也只有甄别、剔除传统文化中的“黑历史”,使民众真正理解接受什么应该继承、什么应该摒弃,才是国风长存、传统永驻的核心关键。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