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102条惠民政策为何就换不来一句满意?
http://www.scol.com.cn(2019-4-12 8:22:2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许朝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半月谈刊登一则消息,三峡库区某县县委书记表示,我们专门梳理了全县的惠民政策,一共102条,包括产业政策、救助政策、帮扶政策等,可群众获得感并不强。(《半月谈》4月11日)  

  半月谈在评价这种情形时指出,当前某些地方的扶贫工作陷入“效果悖论”:扶贫工作没少花力气做,群众也有获得,可就是没感觉,更不会感恩。这就直接导致了“102条惠民政策换不来一句满意”的尴尬。笔者也曾做谈过一些扶贫帮扶对象,个别对象也成人扶贫干部付出了很多,但评价满意不满意时,这些贫困对象却总有莫衷一是的结果,有些贫困户认为扶贫干部还没有让自己过上“富裕的生活”,有的贫困户还是一个劲称自己生活还有困难,甚至连一些不是贫困户的对象,也产生一种“贫困户还老得劲”的认识错觉。  

  102条惠民政策为何就换不来一句满意?说白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复杂,首先是贫困对象个体认识问题。在帮扶贫困户脱贫过程中,很多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帮扶脱贫、政策兜底等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问题,但关键是,还有一部分贫困对象并没有从希望脱贫走向励志脱贫,不付出的获得总会让惰性思维弥漫其间,扶贫的到位与扶志的不够,往往让贫困对象对脱贫产生依赖性,这种情形和思维下,贫困对象的索取和依赖会越来越强烈,但帮扶并不是包揽,其结果可想而知,贫困户的满意度自然不会高到哪里去。  

  其次,在脱贫攻坚推进过程中,前期出现了类似“表哥”的形式主义,很多地方为了核对贫困对象收入和家庭情况,不厌其烦三番五次核对数据,电话打热了,但心却厌烦了,上门次数多了,但发自内心的热情却少了。这样心与心之间却没有了默契,甚至还有贫困户把帮扶对象和帮扶行为看做是“做文章”,心里的别扭又岂能换来发自内心的点赞和认可?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在很多政策惠及行动中,包括帮扶措施的推进落实过程中,很多扶贫行为还停留在我为你做什么、我让你怎么做的层次,虽然初衷和目的积极深远,但关键忽略了贫困户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参与动力,特别是对于惠民政策的实施,少了让贫困户参与和发言的机会,也少了主动征求脱贫对象的意见建议,对于相关政策侧重于落实,少了对实施意义和美好前景的宣传,结果导致贫困户和贫困对象关注热度不够,参与积极性不强,展望和憧憬未来的主体意识不够,个别对象还会产生怀疑的目光,特别一些季度贫困地区在实施脱贫攻坚政策时,还会触及部分人的利益,如修路、搬迁等等,个别人处于各种目的并不赞同,获取满满的赞誉率也是很难的。  

  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是一种态度和决心的宣告,同时更要扶贫要与扶志相结合,结合实际,我们的脱贫攻坚还要与调动民意认同和理解支持相结合,不仅要脱贫,更要走进贫困户的内心、让贫困户主动积极参与脱贫,并信心满怀地参加脱贫攻坚,这样才会获取满满的认同感和支持力度,才不会出现“102条惠民政策为何就换不来一句满意”的“效果悖论”。目前,脱贫攻坚正进入关键期,我们不仅要千方百计落实惠民政策,确保扶贫到位,同时还要在扶志上下功夫,在获取贫困户认同和理解支持上下功夫,要在调动贫困户和贫困地区所有对象参与、支持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上下功夫,我们要多走进贫困户家中,走进贫困户内心,拉近帮扶距离,通过宣传引导,解决认识问题、主动性问题和参与度问题,那么就不会再出现满意度问题了,“102条惠民政策为何就换不来一句满意”的畸形也不会在发生。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