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地评线 >> 正文
为基层鼓与呼,让“地评线”更精彩
http://www.scol.com.cn(2019-3-6 8:18:4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黄金鑫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为做好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不是专职的文化艺术工作者,也不是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学者,他们工作在基层,生活在基层,写着“地评线”,为基层鼓与呼,他们就是大众评论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的评论文章看标题就让人眼前一亮,读内容沁人心脾,短时间内浏览量就达10万+,甚至100万+,点赞、正面留言成千上万,“精彩极了”;有的评论文章,看标题就“刺眼”,读内容如同嚼蜡,虽然也有人留言,但,大多都是“一看就是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糟糕透了”。都是评论基层的文章,为什么反响如此迥异呢?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前者“我手写民心,我眼看民事”,后者自以为是,闭门造车,为赋新词强说愁。

  评论文章要做到“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有“烟火气”。党有所指,我有所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党号召什么,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是什么,基层干部最需要什么?就说什么;秋忙抢收,冬闲修路,多写“时令性”评论,少说“反季节”的话,这样的评论才有人情味,烟火气,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中看,耐看。

  评论文章要做到“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就必须“接地气”。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评论是“活的文章”,评论员必须动起来,要想“地评线”精彩极了,就必须推开门,走出去,在一线看风景,到基层听声音,从干部群众中寻求文章观点的最大公约数,凝聚起催人奋进的正能量,避免坐而论道,避免瞎评,谬评。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写好”“地评线”,绝非是自说自话,自娱自乐,也不是自我感觉良好,而必须是由读者来评判,必须是干部群众说了算。好的“地评线”,不是偶然天成,绝非一日之功,必须长时间遵守在车间、码头,躬行在田间、地头。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