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博士“降级”不该卡在制度缺陷上
http://www.scol.com.cn(2019-3-13 8:03:3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目前博士生无法按期毕业的人数比例高达65%,有的读博8年也毕不了业。”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点出了现行博士教育体系的问题——“开头松—中间松—毕业严”。他建议,中间也严起来。(3月12日《科技日报》)

  其实,读了8年博士都毕不了业,这表明,对原国家教委当年提出对博士的“遴选分流”,或日前教育部下发的通知“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这些政令,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2017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完善研究生培养分流退出制度。其中指出,要畅通博士研究生向硕士层次的分流渠道,加大分流退出力度。

  而光吆喝不动真格的博士“降级”制,实施起来如此之难,原因较为复杂,其中被诟病最多的就是“开头松—中间松—毕业严”。所谓分流,就是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对研究生进行考核、筛选、分流和淘汰。分流一般在博士的中期考核后进行,而从实践看,分流一般有三种结果:直接退出;向较高一级分流培养(如硕转博);向较低一级分流培养比如博转硕)。然而,正像报道中提到的,执行起来却难上加难。实际情况是,在很多学校和科研院所,中期考核常有,而淘汰分流不常有。即使是老师有心,也未必能分流成功。

  主动分流不成功,主要来自于学生和培养单位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一旦入学,自己不可能选择主动分流,而淘汰对于各培养单位的压力也巨大。而且,管理分流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如理清导师、教务秘书、管理者、学生本人之间的责任。而如果分流很多,势必给导师甚至学校造成负面影响。就连学生自己都感到这样做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况且,“降级”制并没有在制度设计上给予院校或科研院所造成实质性影响,即没有把其纳入评价考核范围。

  当然,也有人对“分流”或“淘汰”表示反对,如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就坦言,“比例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即使是要让博士转为硕士,也要充分沟通。这个评价一定要客观科学,不能太武断。”在“降级”过程中必然涉及学生和学校的利益和名声,可是,如果太过“仁慈”,对培养质量就是不负责任的态度,造成学生和学校一起的后果。

  从宏观上看,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一直在提高,但所谓“开头松—中间松—毕业严”问题业确实比较突出。那么,就不妨对症下药,严把入学关的同时,把“中间送”变成“紧”,如此才能在“毕业严”的时候,使更多学生顺利过关。若想做到这些,就必须重新在制度设计上做出调整。例如,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开题报告,或无法通过中期考核,就必须按规定分流或淘汰。这取决于对制度性措施的有效设计和执行力。

  而调整制度设计,首先必须把分流或淘汰纳入对各院校或科研院所的考核中,并出台奖罚措施。例如,需要给多长时间读完研究生设定一个期限,超期者必须分流或淘汰。如果培养单位不能按规定按时执行分流或淘汰,那必须接受处罚,如停招、缓招。如果出现大量研究生不能毕业的现象,还可以考虑取消招生资格。如此才能使分流或淘汰执行起来有动力,否则,不会有多少培养单位真拿它当回事。

  研究生未来都是我国的高端人才,那么“降级”就不该卡在制度缺陷上,而是要不断完善制度,使其真正运转起来。否则,无疑浪费了培养资源,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来说,显然没有任何好处。(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