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2.5天小长假,看上去很美
http://www.scol.com.cn(2019-3-10 8:24:1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沈道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5+2”、“白+黑”、“996”等透支式加班现象在国内经济发达城市司空见惯,甚至已成为部分行业的“标配”。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江苏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熊思东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实施2.5天小长假的建议》,呼吁加快推进“2.5天小长假”由“全国性试点”转变为“全国性政策”。(3月8日,澎湃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李小莉建议将春节假期由现在7天延长到10-15天;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建议春节假期延长两到三天;全国人大代表陈静建议将“七夕节”新增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全国政协委员周世虹打算今年两会期间呼吁恢复“五一”长假。今年两会,有关于假日改革的建议扎推出现,每一个都引起了媒体和舆论的热议。现在,全国人大代表熊思东又呼吁加快推进“2.5天小长假”制度化建设。

  虽然,这些假日改革的建议,绝大多数民众都表示支持,但是,这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纵观近几年的两会,其实,关于假日改革的提议年年都会上演,同样,年年都能引起民众热议,可是,最终的结果都是不了了之,没啥实质性的进展。面对这样冰冷的现实,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当前的假日制度真的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吗?假日改革的条件真的成熟了吗?假日改革的方案真的可行吗?

  代表委员提议设立新的法定假期,延长假日天数,这样的假日改革建议,提出来倒是“上嘴皮碰下嘴皮”般容易,看起来也很美丽,可是,纸面福利再诱人,又能有什么用呢?这些建议,民众除了跟着追逐热议一阵儿,建议本身并没有给群众带来切实的“获得感”。每一次民众都是翘首以盼,每一次民众都是失望而归。如此反复,提建议的代表委员们不累,民众都“累觉不爱”了。

  诚然,当前的假日制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到底该怎么改?目前,还没有看到成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无论是设定新的法定假日,还是延长假日天数,亦或是推出“2.5天小长假”,这些假日改革建议,在笔者看来,虽然都给出了充分的理由和具体的办法,但是,暴露出来最大的问题是,建议缺乏对社会复杂性的洞察,给出的理由经常是“屁股决定脑袋”,给出的方案总是悬浮在理论层面。简而言之,建议看上去很美,但是推行却很难。

  比如,“2.5天小长假”的建议,咋一看是个不错的方案,可是,一旦这个方案遭遇现实,就显得特别尴尬。首先,“2.5天小长假”只是一种倡导,也只能是一种倡导。既然是倡导就必然会遭遇推广难,因为还有大量的单位和企业,“五加二”“白加黑”已经成为工作常态。连正常的上下班都不能保证,还遑论什么“2.5天小长假”呢?

  其次,推行“2.5天小长假”还有个目的是刺激消费,推动旅游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但是,旅游和消费的前提得有钱,可能够实行“2.5天小长假”的群体,真的是有钱的群体吗?各地在探索推行这一制度的时候,往往都从行政机关、企事业单开始,这个群体太小了,经济实力也有限,虽然也能带动旅游发展、刺激消费,但是效果有限。因为大多数的劳动者,都聚集在小微企业,他们才是旅游、消费真正的主力军。

  最后,比起“2.5天小长假”来说,其实,更多的人关心的是,何时能够让“带薪休假”落到实处。“2.5天小长假”于他们而言,太遥远,太不切实际。这就好比,一个正在挨饿的人,连稀粥都喝不上,你不给他及时救济,却对他说海鲜更好吃,营养更高。谁会理你呢?路要一部一步走,改革也要一步一步来,步子迈得太大、太快,未必是好事儿。

  假日制度需要改革,但需要的是切合实际的改革,是综合考虑了社会动态复杂性的改革,那些看上去很美丽的改革方案,很多时候,要么是哗众取宠,要么是纸上谈兵,听听无妨,但千万不要当真。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